引子: 故事開始前的曆史(2 / 2)

陸地國同盟與海洋國同盟的對立日益明顯,衝突必然發生。終於,在公元前460年,一個城邦退出伯羅奔尼撒聯盟,投向雅典,引發了第一次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持續到公元前446年,雙方打了個平手,並簽訂了和平條約。到公元前430年,戰爭再次爆發。在陸地上,斯巴達人進攻,雅典依靠戰前修築的城牆防守。在海上,雅典人利用海軍騷擾斯巴達人的後方,雙方各打各的,戰況持續不下。

在戰爭的第二年,雅典爆發瘟疫,約四分之一的人死於這場災難,其中就有伯裏克利,這對雅典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戰爭持續十年後,雙方再次簽訂和約。和約簽訂不久,雙方又因為亞哥斯(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一個城邦,因反對斯巴達而倒向雅典)而發生戰鬥,結果雅典人大敗。

公元前418年即戰爭的第十二年,年輕的雅典將軍亞西比德向雅典人推出了一個危險的計劃:遠征西西裏。

西西裏島以錫拉庫紮為主的城邦是斯巴達乃至整個伯羅奔尼撒的海外糧草基地,占領西西裏,等於切斷斯巴達同盟的後方糧道。而且當時雖然簽訂了和約,斯巴達聯軍卻不願退還占領的雅典城外的土地,雅典人的糧食供應比較緊張。攻占西西裏是一舉兩得的事,公民大會通過了這項決議。

於是,由尼西阿斯、亞西比德、拉馬科斯三位將軍率領的134艘三列漿戰船、130艘運輸船、5100名重步兵、1300名弓弩手、馬30匹,共2.7萬人的部隊向西西裏進發。

登陸後,拉馬科斯提出直接進攻錫拉席紮,遭到亞西比德的反對,他主張采取政治的手段,鼓勵西西裏其他國家反對錫拉庫紮。得到尼西阿斯的支持,然而沒有一個西西裏城邦響應雅典人的號召,所有企圖都完全失敗。

就在這時,一艘船從雅典開來,說亞西比德被牽涉進雅典城內的毀壞神像事件,命令他回國受審。

亞西比德假裝同意,在回國途中,他乘隙逃脫。

錫拉庫紮聽說了雅典遠征軍的企圖,決定主動出擊,結果一敗塗地。雅典人乘機將艦隊駛進大港,紮下營盤,開始在錫拉庫紮城外修築圍困的長牆和環塞,錫拉庫紮人多次派人出城阻撓修牆,頻繁發生戰鬥,均以失敗告終。但在一次戰鬥中,拉馬科斯陣亡。

錫拉庫紮的情況很危急,他們向母邦科林斯求救,伯羅奔尼撒聯盟很快派出援軍,由斯巴達高級指揮官吉利普斯率領的約2000多名重步兵和輕步兵組成的部隊迅速在錫拉庫紮附近登陸,開始突襲雅典人的後方,迫使雅典人不得不停止快要完成的長牆。

尼西阿斯萬分沮喪之下,派人向雅典送去一份報告,報告裏的主要意思是:遠征軍處境艱難,要麼撤退,要麼增援。

雅典不願放棄這次圍攻,認為這會有損他們的國威,所以決定派出第二次遠征軍。

吉利普斯決定發動反擊,攻占敵人在普利姆米裏昂的海軍基地。他先讓錫拉庫紮人的艦隊在海上挑起戰鬥,吸引雅典的兵力。然後讓陸軍攻擊兵力空虛的普裏米流門。

結果如同他計劃的那樣進行,雅典人的艦隊獲得了勝利,卻丟掉了他們的海軍基地。

現在,西西裏聯軍控製了大港的進出口,雅典人被迫回到其在大港內的舊基地。

當聽到雅典的援軍很快就會到達時,吉利普斯決定再發動一次反擊。這一次的計劃又是陸海雙方同時進攻,但以陸上方麵為佯攻。

結果他又成功了,雖然僅擊沉雅典人7艘船,但卻把雅典艦隊的士氣徹底破壞了,並使錫拉庫紮人贏得海上的主動權。

雅典人的日子更加難過,而我們的故事也將在此時開始……

(已經有5年沒有寫過曆史軍事小說了,提起筆來感覺很是生澀。現在回頭看曾經寫過的小說《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文字的稚嫩讓我不忍卒讀,但其間湧動的激情又讓我激動。五年間經曆多少風風雨雨,足以讓一個單純的人變得世故,但隻要激情尚存,我還能繼續自已的夢想。雖然不再寫言情,但人物的塑造,情景的構畫,依然是我的特長,希望能與你們一起進入古代的地中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