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七十二回:陰陽兩相隔(下)(1 / 2)

冰凝與薛王爺的冥婚,還是舉行了。這雖是我不願意見到的,卻也沒有法子。我記起我爹不糊塗的時候,曾經說過,守著自己心愛的死人的感覺,遠遠勝過嫁給自己不愛的活人。也許冰凝的心裏,就是這麼想的吧。

薛巡即位後,袁震東就趕回邊疆,繼續與北陳的戰爭。在這次戰爭中,西宋遭遇了幾次慘敗,不過北陳也沒有討著什麼便宜。北陳原本想趁著西宋國力衰微,政局動蕩之際入侵西宋,卻不曾想到接二連三也遭遇了慘敗。

長期的戰爭讓北陳國內也損耗嚴重,恰巧北陳又遭遇了旱災、蝗災,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顆粒無收。北陳君主無奈隻得請求議和,如此一來,西宋不勝而勝。我謹記一句話:窮寇莫追。北陳雖然迫於國內壓力,不得不退兵。他的國力卻是遠遠在西宋之上。若是西宋不肯答應議和,惹惱了北陳,到時候恐怕更加遭殃的就是西宋百姓。

袁震東是主戰的。我時常想,這是不是與袁震東的軍人天職有關係。他隻有在戰場上,才更能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也才能建立更大的功業。但是西宋不需要,西宋需要的是和平,百姓需要的是安樂。

我代薛巡把接受議和的聖旨頒發後,袁震東的上書很快就到了。他說道:“太妃娘娘,如今西宋剛剛反敗為勝,將士們一連打了好幾場大勝仗,正是士氣正足的時候。而北陳國內連續遭遇災難,士兵們已經無心戀戰,這是我們反攻的大好時機,怎麼可以就這麼放棄呢?”

在平定奸臣內亂的時候,我就已經預料到了今天的結果。我與袁震東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向當初皇上在世的時候,朝廷與明天鶴的關係。袁震東大權在握,手握兵權,又算的上是權傾朝野,拋開我與他的交情不說,這樣的人不管在哪朝哪代都會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袁震東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可是若是萬一西宋軍隊反攻失敗呢?到時候受苦的是誰?還不是黎民百姓。西宋如今國力衰微,正適合休養生息,與民休息,若是因為戰火蔓延,而打破國內的平靜,那完全是得不償失的。即使奪取了大片的土地,又能如何?

我以薛巡的名義下令,連續召發七麵金牌,命令袁震東還朝。其實,這時候,我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的。此時朝廷中的禁衛軍有限,而袁震東手中兵權在握,要是有人策動他造反,朝廷能應對麼?

第八麵金牌發出去,袁震東還是不肯還朝。朝廷中的大臣議論紛紛,有人甚至方言說說不得袁震東就是第二個衛勤天。要我及早想法子來製止這場浩劫,防患於未然。我一方麵暗暗調動京城的兵力,一方麵寫了一封信,著人帶去邊關給袁震東。我的信寫得十分懇切,是以朋友的身份寫的,在信中向袁震東闡明了戰與和的利弊,希望袁震東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袁震東的事情,還沒有解決,薛王府又出了事:李青瑤死了。

影子派人把這件事上報給我的時候,我簡直有些恍惚。雖然說李青瑤的精神是不大好,可是怎麼說死就死了呢?我不是已經派了大夫去探望她麼?

夜深人靜時候,我一個人高臥床榻,想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書雨送了參茶進來,見我臉色不大好,便輕聲問道:“娘娘,你是在為袁大將軍的事憂心,還是為青瑤王妃的事情擔心。”

我想了想說道:“袁大將軍聽不聽我勸告,隻在他一念之間,我倒是沒有什麼太擔心的。隻是青瑤王妃的事情,我總是覺得有些蹊蹺。”

書雨看了我一眼,說道:“娘娘,你可知道現在民間流傳著什麼謠言?”我緩緩搖了搖頭。

書雨說道:“娘娘,現在民間都四處在傳聞,說那青瑤王妃是被你害死的。說你因薛王爺的事,與青瑤王妃反目,仗著自己是皇太妃,就為所欲為。要是這件事不查個水落石出,恐怕會有損娘娘的清譽。”

我聽到書雨這麼說,大吃一驚,問道:“這謠言是哪個在傳?可是那個影子麼?”

書雨別有深意的說:“娘娘處理事情,一向不浮於表麵。依奴婢看,這件事倒未必是影子做的。影子恐怕是沒有這麼大的膽子,娘娘,我看做這件事的人,要對付的可不僅僅是青瑤王妃自己,還有你。”

“對付我?”我臉色大變:“書雨姑姑,你說有人在處心積慮對付我?你可知道那個人是誰麼?你心裏若是有了譜,但說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