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說了一句:“今天朝會,諸位大臣如果有本上奏的話,請快快將手本遞上來。”
等到皇帝像模像樣的簡單的履行皇帝的職責,完成這些例行的儀式之後,我便開口吐聲到:“今日朝會,本為我朝大將軍袁震東,功業勳著,朝廷特堪盛典,晉封袁震東大將軍為朝廷的一字並肩王。日後朝廷對於袁震東大將軍如果托委,還望袁震東大將軍能夠替著皇上和哀家主張,任勞任怨,不要有所推諉。”
群臣聽得太後居然親口如此對著袁震東大將軍,顯然朝廷對於袁震東大將軍是依賴非常。所以朝臣們都以為袁震東大將軍此次受到如此的封賞還好皇太後感於當年袁震東大將軍在如今的皇太後和皇上在宮裏頭受人迫害之時候,能夠伸出援手,拉了皇太後和皇上一把,使得皇上登上皇帝的寶作為,而皇太後也母以子貴,能夠登上如今這般的高位。想來此次封賞袁震東大將軍,應該還是皇太後想要報答當年袁震東的擁立之德,所以才會如此行事。
袁震東聽到皇太後居然如此聖眷優隆,似乎已然將自己當成了江山的共主。所以心下還是頗為感動。所以袁震東就回奏道:“微臣才薄望輕,恐怕無意擔當皇太後如此重托,皇太後以腹心股肱,如此優待微臣,微臣荷此厚恩,敢不盡心圖報,任勞任怨四個字,微臣回去之後自當書之座右,銘於心頭,朝夕自省。”
聽得袁震東如此回話,我明白這些天的安排已然收到了成效,袁震東必然消除了不少對朝廷和我這個皇太後的猜忌,這樣子對於朝廷的局麵和穩定必然是很好的事情。不過我也知道並不等隻憑借袁震東口中的這幾句話,就能認為袁震東一定不會舉兵造反,如今最為按穩妥當的辦法還是以前和崔文傑秦蘭亭他們商議好的,就是一邊才朝廷裏頭設下緩兵之計,好好的安撫袁震東大將軍,另一邊就要好好的在山西裏頭設立關卡,堵住袁震東的部下東進的道路,這才是關鍵。否著就算朝廷再怎麼安撫袁震東,也不過是往後推緩袁震東舉兵的日期。如果袁震東真的對朝廷存有異誌的話,朝廷的這些名爵和名器還是收不住他的心的,更不用說收住這個袁震東的心。所以對於這件事情,對於山西我還是極為重視的。
所以我對袁震東嘉諭到:“袁震東大將軍為朝廷征戰四方,平服叛亂,朝廷有袁震東大將軍這樣子的忠臣,實在是朝廷的福分,朝廷儀仗袁震東大將軍為柱石,袁震東大將軍也不愧是國朝的幹城。”
袁震東見我如此嘉諭,所以就順勢頭提出了山西巡撫李萬山的事情。
“微臣上次對皇太後所言,山西巡撫李萬山,雖是國家的一方大員,卻上不體天心,下不慰黎明。致使此次山西發生如此大災害,使得百姓流離失所,根本無法安居。微臣以為這個山西巡撫李萬山根本就不適合作為山西的民牧之官,微臣希望朝廷能夠以社稷民謨為重,立刻將山西巡撫李萬山罷黜為民,另外簡派大員,直趨代替此人,以紓民困。”
站在後列的秦蘭亭聽到這個袁震東如此參劾自己的門生李萬山,知道袁震東要對自己這一係的人下手了。所以連忙自崔文傑身後轉出來,出班啟奏到。
“皇太後,此事萬萬不可,山西遭災,本是天災,山西巡撫李萬山眼中正在山西境內料理一應賑災要務,李萬山此人與山西多年,人地相宜,加上李萬山巡撫行事幹練,頗有勞績。如今山西的災情已然緩和了不少。如果貿貿然的將山西巡撫李萬山罷黜為民,勢必會對山西眼下的一切措施形成不利的局麵,如果接替的人另外推行一套做飯,那麼曠日持久,災民得不到迅速的救濟,比如激成流變。如果事情愈演愈烈,那麼朝廷就不好控製山西的局勢了。微臣看來,此時非但不是罷黜山西巡撫李萬山的時機,反而應該下旨嘉獎李萬山辦理山西賑務期間,宵衣旰食,勤勉治事。”
秦蘭亭的這番話顯然是和袁震東的話是針鋒相對的。
所以袁震東一聽秦蘭亭如此說,立刻反駁道:“皇太後,這個李萬山是秦蘭亭的得意門生,自己的門生,秦蘭亭大人自己是會刻意會護的了。不過秦大人,據我得到的消息,你的這個得意門生李萬山巡撫在山西的官聲可不怎麼好,據有人告知,李萬山在山西巡撫任內,任用私人,搜刮地皮,甚至將主意打到了朝廷的頭上。他令人將山西的個個官倉裏頭的糧食都遠送了出來,然後在黑市上高價出賣,大發特發了一筆財。如此監守自盜,肆意妄為,漠視民謨,這樣的人呢怎麼可以做山西的巡撫呢。為官一任原本是要造福地方的,可是這個李萬山如此行事,哪一點算的上是造福黎明百姓,所以本將軍奏請朝廷,要將這個李萬山罷黜為民,已然是便宜了這個李萬山巡撫了。其實照著這樣的形式看來,朝廷就是將這個李萬山抄家滅族也是一點也不過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