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二回:權衡利與弊(中)(1 / 3)

“皇太後,事關重大,這樣子的事情微臣可不敢越俎代庖,替皇太後做這麼重大的事情。”蕭笑誠惶誠恐的說道。

我看到蕭笑誠惶誠恐的臉上,知道蕭笑對於這件事情可能心中已然有了一番自己的見解,可是限於自己的身份,不敢妄語。所以我便對蕭笑溫言撫慰道:“蕭笑,你不要如此,這件事情哀家也知道是事關重大,可是哀家心裏頭也沒有想好到底如何處置,所以哀家就想先聽聽你們的意見,再做決斷。你就借箸代籌,為哀家好好的謀劃這件事情,就算是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也無所謂,哀家的主要的意思還是想要知道你們到底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哀家好通過你等的看法,籌劃出一個妥善的辦法來,這樣子對於朝廷的局麵可是大有裨益的事情。不過這件事情如果拖延不決,恐怕會被人所乘,到時候如果還想要挽回局麵,那麼就沒有眼下這般的容易了。所以蕭笑,你盡可以暢所欲言,哀家絕對不會歸罪於你的。”

蕭笑聽得我說的如此鄭重,頓時臉色一正對著我說道:“皇太後,既然皇太後如此垂詢下問,那麼蕭笑就把自己心裏頭的這些想法好好的和皇太後說上一說,皇太後,蕭笑以為,眼下朝廷最為關鍵的地方不是京師而是山西,山西是袁震東舉事必然要經過的地方,如果袁震東真的要對付朝廷,那麼必然會出師山西,隻有借道山西,袁震東方才可能進攻山西。而朝廷隻要能夠守住山西,定然能夠使得叛兵無法長驅直入,進攻京師。所以守住山西,是朝廷最為關鍵的一步棋子,如果這顆棋子被別人給吃掉了,那麼朝廷的局勢就不堪設想了。所以山西已然是朝廷的必爭之地,山西的安危就是京師的安危,一旦山西失守,就會給朝廷帶來不測之禍,這樣子的事情想必皇太後必然是早就心中有素的了,所以山西雖然是危地,可是如果不臨危地,怎麼可以知道此地之危的,如果不能得知山西的具體情形,而坐鎮京師,朝廷就算是想要遙控山西,地方遠隔數千裏,比較是極為隔膜的事情。斷然不能事情一觸發,立刻就能判斷事機,所以微臣以為如果隻知道坐鎮京師,遙製山西,並非無此可能,可是戰端一啟,此事就不是這麼容易了。臨陣之人貴在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可是朝廷的袞袞諸公不能見到此事,如若戰事一生,定然舉止失措,到時候一個細微的錯誤判斷就會使得山西淪亡。是以對於山西的情況,朝廷不可不察,非但不可不察,而且理當盡早探知,否則落於人後,必然為人所乘,當時候定然追悔莫及。所以微臣以為最為關鍵之事,就要朝廷應當盡快的派人到山西熟悉情況,以免事到臨頭,無從措手。皇太後如若親臨,查知山西的詳情,倒是後事機一發,朝廷中即便眾說紛紜,朝臣莫衷一是,皇太後已然能夠保持心境的清明,不會惑於事端。這自然是朝廷的第一要務,可是眼下如果要皇太後離開京師,京師之中勢必會生出許多事情來,而京師之中如果無人坐鎮,別有居心之人可能會乘此良機,在京師裏頭擾民生事,製造事端,使得京師的人心不穩。倘若京師的人心不穩,謠言自京師而流布天下,自然會使得天下臣民之心動搖不定,定生不測之禍。眼下各地有奏報災情的省份,如果謠言四起,比如有人從中妖言惑眾,進而勾結叛黨,對於朝廷的諭令抗而不遵,流民四起,匪徒橫行,天下大亂之兆將現。是以皇太後眼下是不能離開京師,這些就是微臣的看法,皇太後可以稍稍聽取一二。倘若微臣有說錯的地方,還請皇太後能夠原諒。”

“蕭笑此言甚是,你為哀家剖析的這兩方麵的利弊,哀家也曾苦苦的思索過良久,所以對於是否要親臨山西,或者何日啟程奔赴山西,哀家心中隻是有此一打算,尚未決定何時啟程,行程既然未定,那麼大家可以好好的為哀家盤算一番,議一議哀家對於此事到底如何處置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