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乾隆揚州偶賜名 瘦西湖上遇天子(1 / 2)

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乾隆皇帝以督察河務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間疾苦以及奉母遊覽為由,首次下江南。途徑山東、清口、淮安等地,指點江山,接著又從運河乘船南下,抵達揚州,彼時已是楊柳垂堤,煙花三月。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此為揚州城。

城東江府張燈結彩,人影攢動,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江府老爺江春親自指揮家丁奴仆安排府內擺設等事宜,絲毫不敢鬆懈。夫人柳氏懷胎八月,大腹便便,也不顧勞累,捏著絲帕左右指點。眾人緊張忙碌的表情裏無不夾雜著興奮與緊張。

乾隆首下江南,次日抵達揚州,多日前就派人通知富甲天下的鹽商、兩淮鹽總江春:此行在揚州停留三日,入住江府。

龍船靠岸,聲勢浩蕩,岸邊早已人山人海。揚州知府率一眾隨從官兵跪地接駕,江春緊隨其後。乍暖還寒的三月,江春緊張出一身冷汗。乾隆雖然隻有三日停留,但這三日的接待,或許與江春的命運緊緊相連,接待得好,乾隆高興之餘賜號封賞自不在話下,但若哪個節骨眼出半點差錯,惹怒了君王,怕是不單會毀了江家富甲天下的美名,連性命都堪憂。但此刻君王已到,容不得多想了。

江府。

乾隆就坐,江春侍立在側。品了一口茶,乾隆大悅:“好茶!”

相比前一日的熱鬧景象,此刻的江府內顯得極其安靜,除了必要的家丁奴仆靜立一旁之外,幾乎無人走動,屋外園內鳥語花香格外清晰。乾隆心生詫異:“這府院豪華寬敞堪比王府啊,隻是,這家中人丁為何如此單薄?沒有家眷內親嗎?”

江春立刻畢恭畢敬回話:“回陛下,草民已將閑雜人等全部清退,以防驚擾聖上。”

乾隆微微頷首,心想:此人雖為鹽商,身上卻全無商賈之俗氣,倒是頗有些文人墨客的軒昂,做事也極為周到,實在難得,想到這,乾隆麵色更加和悅道:“你也坐下,這是你的家,朕是客,你是主,客隨主便,哪有主人不坐之理?”

江春稍作推辭,便恭敬不如從命了。

乾隆連日奔波,卻不顯勞累,看樣子還要和江春再交流一番:“可有妻室兒女?”

江春起身回話:“內人懷胎八月,還不知是兒是女。”

乾隆笑道:“朕像你這般年紀的時候,兒女都已經數不過來了,哈哈哈。對了,準備給孩子起什麼名兒啊?”

江春一聽這話,順勢就起身下跪了:“回陛下,還沒有起名,草民鬥膽懇請陛下給孩兒賜名。”

乾隆這天的心情真是大好,不但平易近人和顏悅色,還有求必應,他站起身踱到門外,看著滿園翠綠的楊柳,笑道:“好,朕和你江府也算有緣,就給你未出生的孩子賜個名字留作紀念!”

江春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帝賜名,這可是皇親國戚才可能有的待遇。

乾隆沉吟片刻,念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xiao。這個簫字朕尤為喜歡,就叫江簫兒,如何?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叫這名字。”

江春磕頭:“謝陛下賜名江簫兒!”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觀民,勤求治理”。正月十二從京師出發,一路免征地錢糧、賞賜老民老婦、祭祀有功故去官員、閱兵,所到之處,都得到了百姓擁戴。

龍船順著運河而下,再一次經過揚州城。乾隆掀開龍船掛簾,往窗外岸上看去:“停船!”

隨從官員詫異:“陛下,您這是要?這次南巡,並沒有安排在揚州停留。”

乾隆皺眉:“十四年了,朕對這個地方記憶猶新,難道不能故地重遊?你帶幾名隨從隨我上岸,其它人等把船隊開到僻靜地方,不得驚動任何人。這次揚州之行,不為公事,隻為故地重遊,微服私訪,萬不可張揚,你們可明白?”

隨從官員深知乾隆脾性,雖覺不妥,卻也不敢多言,隻好換上平民服裝,便衣侍衛數名,跟著乾隆上了岸。

不知為何,每次來到這片土地,乾隆總覺得身心舒適,連脾性都會變得隨和許多,這是他執意要上岸故地重遊的一大原因。這裏的繁華景象絲毫不遜於京城,卻比京城多了建議雅致與情趣,讓人流連忘返。便裝行走在這鬧市之中,乾隆感慨:“朕的大好江山既有豪邁的京城,又有秀麗的揚州,夫複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