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吳越大帝】(3 / 3)

此事過去不久,遼國的兩路援軍就先後被宋軍打退,郭無為就再也難耐不住投降的迫切心情了,便對劉繼元謊稱準備趁夜出城劫營,有意甩開劉繼元,自己去向宋軍投降。

劉繼元不知是相信了他,還是想讓這個投降分子露出原形,就同意了他的請求,並撥給他一千精甲士卒,自己更是親赴城門為其送行。

本來郭無為此行就是為了向宋軍投降,而且值此宋、漢相爭的緊要關口,郭無為隻要能找到宋軍就一定會被趙匡胤利用,投降的計劃就算是成功了。

可惜這個人的命實在是不太好,本來當天晚上天氣晴朗,很適合去做投降運動,可等郭無為剛走到北橋時卻突遭夜雨,是時夜幕深沉,風雨交加,郭無為事先沒能跟宋軍取得聯係,不敢再往前走了,隻好率部返回城中,也就喪失了這次對宋軍投降的絕好機會。

回到城中,郭無為覺得非常喪氣,但還沒忘了勸說劉繼元投降,卻不知此時劉繼元已經對他起了殺心。

不久之後,郭無為再次進宮對劉繼元遊說,卻突然被劉繼元傳令拿下,隨後當眾公布了他與北宋暗中交通的罪狀,斬首示眾。

晉陽城內這一場君臣內鬥,雖然沒能引起巨變,但因為郭無為畢竟在北漢當政多年,還是對城內的局勢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可惜這個時候宋軍的攻勢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

當年五月,趙匡胤傳令將汾河水引入新堤,開始灌城,又命水軍乘船對城發起強攻,內外馬步軍都頭王廷義為鼓舞士氣,親自帶隊攻城,卻不想被流矢射中麵門,於兩日後不治而亡。

就在王廷義死後的次日,殿前都指揮使石漢卿再度率軍,但還沒等他靠近城池,就被漢軍一箭射落水中,當場溺死。

三日之內連折兩員大將,給宋軍的士氣造成了相當大的打擊,趙匡胤隻好傳令對晉陽緩攻。

閏五月,戰局突然又向有利於宋軍這一方發生了變化,經過一個月的浸泡,晉陽南麵城牆開始出現大麵積剝落,進而導致了一段城牆坍塌,大水咆哮而進,城中大為驚擾。趙匡胤聞報大喜,親自登上長堤指揮攻城,此時城牆裂口被水越衝越大,

漢軍又受阻於宋軍的強弩而不能進行修複,眼看著就要破城了,可突然間又從城中漂出無數積草,將水口堵住,水勢一下子緩解下來,宋軍的強弩也被積草擋住不起作用,北漢兵便趁此機會,轉眼的功夫又將裂口修複起來。

此時,距宋軍圍城已近半年,大軍勞師遠征,人困馬乏,又趕上時至盛夏,連日暴雨,宋軍駐軍於城外草地,患足疾腹病者不計其數,內部消耗非常嚴重。

而遼國又派來北院大王烏珍率援兵趕到,駐軍於晉陽城西,與城中互舉烽火,遙相呼應,也給宋軍造成一定的壓力。趙匡胤麵對這種情況也是左右為難,有心想要撤軍,又覺得晉陽已經不能堅持太久,有心繼續強攻,又感覺消耗實在太大,而正在此時,後方突然傳來消息,右仆射魏仁浦病故。

魏仁浦的資曆非常老,早在後周時代就已經入閣,到北宋開國後,趙匡胤對他也是十分倚重,凶報傳來,趙匡胤震悼良久,情不自禁回想起出兵前與他的那場對話。當時趙匡胤曾向魏仁浦問道:“朕欲親征太原,如何?”魏仁浦則回答道:“欲速則不達,惟陛下審思。”這明顯就是反對趙匡胤出兵,不過趙匡胤並沒有因此而不快,反而賜給他十壇酒、一百隻羊作為獎勵。

而今,魏仁浦已經死了,但他說過的那句話卻在趙匡胤的腦海中更加清晰,什麼叫“欲速則不達”?他說的僅是征服一個小小的北漢,還是平定整個天下?自己在沒有徹底征服南方的前提下就急於對北漢出兵,是否真是有些操之過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