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吳越大帝】(2 / 3)

這碗麻漿粉並不值錢,但卻飽含了趙匡胤對何繼筠深情的關懷和殷切的囑托,何繼筠喝在嘴裏,暖在心頭,感動的簡直就是熱淚盈眶,趙匡胤又趁機加上一把火,笑吟吟地對他說道:“明日中午,我等你傳回來的捷報呦!”何繼筠哪還會有二話,立刻對著趙匡胤拍胸脯、打包票,大說了幾句“有我在就有陣地在,絕不辜負皇帝和人民對我的囑托”之類的話,便飛身上馬,揚鞭而去。

要說這一碗麻漿粉,真是可抵百萬兵,何繼筠吃完之後隻感到精神百倍,渾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力氣,率兵到達陽曲縣北,正好遇到遼國兵,何繼筠立刻揮師猛進,果然大勝,斬首數以千計,繳獲戰馬七百餘匹,並生擒遼國武州刺史王彥符等一幹將領,隨後便命兒子何承睿回去向趙匡胤報捷。

其實在何繼筠走後,趙匡胤心裏也是沒底,第二天早早地登上北台苦等前方的消息,左等右等不見人來,心裏正在焦急之時,突然看見前方飛來一匹快馬,由遠及近,疾馳而至,正是回來報捷的何承睿。

趙匡胤得報之後大喜,隨即傳令將繳獲的遼軍兵甲、旗幟移至晉陽城下,此時城中軍民都在苦盼著遼國的援軍,一看卻是這種下場,無不為之氣奪。

到了此時,遼國的兩路援軍都已被宋軍擊退,北漢已經沒有了外援,隻能是困守一作孤城,形勢更加危機,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之下,晉陽城內原本就極度緊張的君臣關係已到了一觸即發的邊緣。早在趙匡胤給北漢送去招降詔書之後,劉繼元和郭無為立刻就變得貌合神離。

郭無為一心想著投降,不但對劉繼元屢次勸諫。還暗中和北宋派來的間諜來往。

此前趙匡胤曾命一個叫做惠璘的人,詐稱是宋軍的殿前指揮使,因負罪而投北漢,這一招早在三國時期黃蓋就曾使用過了。自然是瞞不過老道出身的郭無為,當場就被他識破,可是盡管郭無為看出了惠惠璘的真實身份,卻仍然將其任命為供奉官,目的就是想把他當作與北宋聯係的秘密通道。

宋軍入境後。惠璘趕往投奔,可惜這個人間諜做得實在是很失敗,沒跑出多遠就被抓了回來,郭無為本來不想深究,就擅作主張將他放了,可是北漢朝裏有個叫做李超的官員,還是很有原則,竟然把這件事原原本本報給了劉繼元。這一來,郭無為也就無力再對惠璘進行包庇了,惱羞成怒之下。竟把惠璘連帶李超一並殺了。

這件事情,可以看成是郭無為與劉繼元之間矛盾的第一次表麵化,不過這個事情發生後不久,宋軍就開始撤軍了,北漢的形勢稍有緩解,郭無為的投降心情也就不那麼迫切了,他對劉繼元立有定策之功,又手握軍政大權,劉繼元也不敢跟他輕易翻臉,所以對他誅殺李超一事假裝並不知情。兩人關係尚能維持。

可是轉眼之間宋軍又殺了回來,這一次還是趙匡胤禦駕親征,北漢的形勢又告危急,郭無為再也坐不住了。當年三月某天。遼國派來冊封劉繼元的使者韓知範到了,劉繼元也於次日專門召來了一場非常隆重的宮廷酒會,把國內各界頭麵人物全都邀請過來,為遼使接風洗塵,氣氛非常熱烈。

可就在這個時候,身為北漢首席宰相的郭無為卻突然當眾大哭一聲。緊跟著就拔劍自刺。

劉繼元見狀,急忙跑下去拉住郭無為的手說道:“老相國,你這是在搞什麼名堂?今天我們設宴款待上國使者,你這個做法很不和諧嘛!”郭無為哭道:“宋軍以至城下,奈何以孤城抗百萬之師乎!”劉繼元聞言立刻沉默不語。

這件事情,使劉繼元和郭無為的矛盾徹底激化,因為劉繼元作為一國之君,絕不肯輕易投降,郭無為在遼使麵前讓他下不來台,已令他對郭無為恨之入骨,隻是沒有當場發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