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圓明園獸首銅像的複製與再創作
2005年1月18日,由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的“國寶之魂”--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郵品正式亮相。參與設計的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呼籲全社會貢獻力量,共促流失海外國寶的回歸。
“國寶之魂”--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郵品由12枚郵票和4枚版卡組成。當時4件已被搶救回國的國寶均使用了實物照片,並製作了版卡,包括牛首、虎首、猴首、豬首。但另外的鼠首、兔首、龍首、蛇首、馬首、羊首、雞首和狗首八件生肖銅像,或仍流失海外,或一直未現影蹤,因而在郵品中采用了由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參與設計的剪影圖像。
“這雖說是一大遺憾,但也警醒人們:尚需通過不懈的努力,盡早讓十二生肖銅像重新聚首故裏”,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主任張永年說。
被英法聯軍搶掠走的圓明園十二座獸首銅像被北京一家老字號文物複製機構汲古閣複製成功,2007年在琉璃廠集體展出。當時下落不明的龍、蛇、羊、雞、狗5座銅像,也經專家多方查找資料而完成複製。
當時,流失海外140多年的十二生肖銅像中,有4座藏於保利博物館,2座在法國,馬首由台灣收藏家收藏,並將由香港蘇富比拍賣。剩下的5座銅像,則下落不明。
負責本次複製的汲古閣負責人李連祥介紹,這次文物複製是汲古閣幾十年來最艱難的一次複製,因為沒有原件可以參考。為了最大程度接近原作,工作人員參考了圓明園以及銅像設計者郎世寧的繪畫等藝術作品、清朝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品,“揣摩那個時代的雕塑風格和審美觀”。
李連祥承認,沒有原件做參考和比照,無論複製品做得多麼好,都會有缺憾。據李連祥介紹,複製工作從2005年開始,5座沒有原件參照的銅像花去了大半時間,“龍首銅像難度最大,設計方案改了5次,用了半年時間才做出來。”
本次複製與原作使用的材質不同,原作為銅質,複製品為陶瓷上綠釉。龍、蛇、羊、雞、狗5座銅像與其他銅像造型風格一致,均造型簡單、線條流暢。李連祥感慨地說:“神態相符,這就說明複製的成功和水平。”
2008年11月6日,在第九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有一組震撼人心的熔銅作品在展會上首次展現給世人。
中國熔銅藝術領域唯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展示的5尊失蹤的圓明園國寶藝術作品成為展會上的焦點。熔銅獸首雕像,蒼茫殘蝕、各異形態:或張目昂首、或悲情扭曲,似在訴說、在控訴,在凝結、在祈盼。藝術地真實再現了國寶的曆史變遷,表達了中華民族悲憤雪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