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蔣介石的會見醞釀多時,卻像搬動兩座山一樣困難。主要牽線人自然是周恩來。
蔣介石在長廊式的陽台上舞了幾下拳,還不見宋美齡起床,就去臥室叫。宋美齡醒來後,並不馬上起身,常常擁著被子坐上一陣,把早餐喊到床前來吃。女傭們手腳麻利,隻是外表難看。她們把一隻特製的小桌架在宋美齡床上,宋美齡就著小桌漱洗、進餐。
蔣介石今天沒喝參湯。他有時故意這樣做。據說是怕養成習慣,戰時赴前線沒有這種飲食更難受;也有人說這是蔣介石的一種心計:行食無定規,加害者無從下手……他久等宋美齡不來,就坐到客廳去看報紙。陳布雷來了,說中共方麵的周恩來、林彪想見他。
“是不是毛澤東來重慶有消息了?”
“好像不是。”天不冷,陳布雷習慣地把手縮進衣袖裏。“他們的意思是要等,再等……”
蔣介石與毛澤東的會麵,一拖拖到日本人投降。還是赫爾利提醒蔣介石:“閣下可否發個電報給毛澤東,邀他來重慶共商國家大計。如果他拒絕,你可以發第二封,第三封,甚至更多,以充分顯示你的誠意。直到他明確表示不肯來重慶,你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共產黨無誠意,你可以加以討伐,而不負任何責任……”
蔣介石依計連發數電。可壯大起來的毛澤東哪裏會上這個當!他有電必回,第一封回電轉呈了朱德對蔣介石受降條件的批駁,第二封回電又說先派周恩來來,閉口不談毛澤東自己來不來的事。
蔣介石握著雙色鉛筆不停地在掌中打轉,突然重重地往桌上一按,斷成兩截,侍衛急忙拿過另一支換上。蔣介石枯坐了一會兒,又給毛澤東發電:
延安
毛澤東先生勳鑒:
未養電誦悉,承派周恩來先生來渝洽商,至為欣慰。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麵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電速駕。
蔣中正梗
8月23日
為了策劃得逼真,蔣介石給毛澤東的電報,每次都在報刊、電台中公布。同時也在做另一手準備。“魏德邁將軍,”他叫來美軍駐華總司令,“剛才我同赫爾利大使商量過一個問題,如果毛澤東突然同意來重慶怎麼辦?”
魏德邁一怔,奇怪地問:“這倒真是個問題,蔣將軍何來此想法?”
蔣介石正言道:“這不過是假設。但也不得不防。萬一他來了,我們原先估計的全部落空。與其臨時手忙腳亂,不如早做計議。就同下棋一樣,多看幾步。”
“你們同共產黨談判了幾十年,想必這樣的經驗不會少的。”
“那就拖吧。”蔣介石嘴角一翹,似笑非笑,“中國沒有談判談出來的好結果,有數不清的事情倒是一拖再拖有了結果。從另一方麵講,他來了,總是在我的地界,總是我利多險少。什麼不測都好應付。”
第二天,毛澤東的回電就到了:
特急 重慶
蔣介石先生勳鑒:
梗電誦悉。甚感盛意。鄙人極願與先生會見,共商和平建國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誌立即赴渝進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複。
毛澤東敬
24日
在國民黨內部,最緊張的要數《中央日報》了。抗戰期間,當過本報社長的程滄波、陳博生、陶百川等人,皆由觸怒蔣介石而被撤職。《中央日報》在組織上直屬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領導,但有關新聞方麵都按陳布雷的意圖辦事。重慶談判期間,《中央日報》的社長是胡健中,原屬CC派,從辦浙江的《東南日報》起家。平時他對報社的實際業務很少過問,一切由總編輯陳訓胒和總主筆陶希聖負責處理。陳訓胒是陳布雷的親弟弟(陳布雷原名陳訓恩),陶希聖當時是陳布雷的主要助手,曾代蔣介石寫過《中國之命運》。這兩個人都住在侍從室二處,與陳布雷朝夕相見,有什麼事可以直接請示陳布雷。可是這次蔣介石邀請毛澤東來渝會見的事,事先一無所知,直到8月15日深夜中央通訊社的新聞稿到了,大家才知道。陳訓胒說陳布雷也不知此事:“這是他的習慣,不叫他辦的事他從不過問,也不議論。今天他隻說,蔣先生是不會錯的,我們要無條件地信任他,支持他。”報社的三位負責人都認為毛澤東不會來的,可以借此發動攻勢,說共產黨不願和談,蓄意製造內亂。陶希聖說得更明確:“我們明知共產黨不會來談,我們要假戲真做,製造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