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利欲熏心的滋生繁衍(2)(1 / 1)

索馬裏的無政府狀態是索馬裏的內政。不過,麵對索馬裏民眾因此遭受的人道主義災難和索馬裏政局對周邊地區的負麵影響,國際社會也曾試圖幹預。

聯合國安理會對於索馬裏局勢的關注始於1992年。在索馬裏陷入內亂後不久,聯合國安理會就聽取了聯合國秘書長關於索馬裏局勢的報告,對索馬裏局勢的迅速惡化以及該國境內因衝突造成的嚴重人員和財產損失感到非常震驚,擔心這一局勢的繼續將威脅國際和平與安全,為此通過了第733號決議,敦促衝突各方立即停止敵對行動,並決定立即執行全麵武器禁運,禁止向索馬裏運送任何武器和軍事裝備。隨後,安理會針對索馬裏局勢又通過了一係列決議。

根據聯合國的估計,1992年,約450萬索馬裏居民受到了饑荒的威脅,其中約30萬人死亡,另有約200萬人逃往鄰國。為此,聯合國秘書長建議設立“聯合國索馬裏行動”,包括派遣50名軍事觀察員。1992年4月24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751號決議,批準了秘書長的建議,授權向索馬裏首都摩加迪沙派遣50名軍事觀察員(由一名巴基斯坦準將率領),以監督那裏的停火。在同一項決議中,安理會還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來監督對索馬裏的武器禁運。在同年8月28日通過的第775號決議中,安理會對“索馬裏全境軍火充斥,武裝盜匪橫行”“深感關切”,為此,“授權增加聯合國索馬裏行動的人數”(理論上講,參與這一行動的人數應達3500人,但從未實際部署過如此數目的人員)。在同年12月3日通過的第794號決議中,安理會對“索馬裏境內人道主義狀況的惡化”“深感震驚”,“決心恢複”索馬裏的“和平、穩定、法律和秩序”,呼籲聯合國各會員國“提供軍隊”等,為“索馬裏境內的人道主義救濟行動盡快建立安全的環境”。根據這一決議,有多個國家向索馬裏派遣了軍隊,僅美國派遣的軍隊在高峰期間(1993年1月)就達25000人(美國軍隊接受美國政府自身的指揮)。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埃及、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沙特阿拉伯等20餘個國家也派遣了總計約12000名軍人。這些軍隊一度控製了索馬裏40%的領土,便利了這些地區的人道主義救援工作。隨著安全形勢的改善。1993年3月15日,索馬裏各武裝派係在鄰國埃塞俄比亞首都召開了和解會議,15個派係於27日簽署了和解協定,其中包括解除各派係武裝等內容。但是,一些索馬裏派係顯然無意執行這一和解協定,不願解除武裝。各國派往索馬裏的軍隊曾試圖解除索馬裏派係的武裝,但遭到了抵抗。僅在1993年6月初,就有25名巴基斯坦籍士兵陣亡,10人失蹤,另有54人負傷。6月12日起,聯合國駐索馬裏的武裝人員開始對索馬裏武裝派係采取軍事行動,以強行解除索馬裏各派係的武裝。但是,這些行動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索馬裏的混亂局麵沒有得到根本改善。各國軍隊在遭受一係列挫折後,開始逐步撤離。其中美軍於1994年3月底前全部撤離。到1995年2月,各國派駐索馬裏的軍隊減少到了不足8000人(主要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埃及的軍人)。這些軍人甚至無力為索馬裏首都摩加迪沙的國際救援行動提供足夠的保護。2月中旬,各國際救援機構開始將其人員撤往鄰國肯尼亞。到3月底,各國際救援機構的外籍工作人員全部撤離。至此,可以說這次幹預索馬裏局勢的行動以失敗告終。

國際社會再度試圖出兵幹預索馬裏局勢是進入21世紀之後的事了。2006年12月,埃塞俄比亞出兵索馬裏。盡管埃塞俄比亞的穆斯林人口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尼日利亞),但該國有近一半左右人口信仰基督教,且曆史上埃塞俄比亞與猶太教有相當深的淵源(據《聖經》舊約記載,在遠古時代,埃塞俄比亞的示巴女王曾前往耶路撒冷向猶太人的所羅門王求教,並與後者產下一子)。因此,在許多索馬裏穆斯林眼中,埃塞俄比亞軍隊不僅是外國武裝,而且是異教武裝。另外,在冷戰時期,埃塞俄比亞曾屬於蘇聯為首的陣營,而索馬裏屬於美國為首的陣營。1977年,兩國曾經交戰,分別得到了美、蘇兩國的支持。在這一背景下,盡管索馬裏各武裝團夥相互之間的衝突頻繁,但麵對埃塞俄比亞軍隊,一些團夥攜手共同對外。因其軍隊遭受重大人員傷亡並對索馬裏過渡聯邦政府的軟弱無能深感失望,埃塞俄比亞軍隊於2009年1月撤出了索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