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有困難,但總體上應該不會遇到阻攔,因為中利雙邊關係還算正常,反對派方麵要爭取國際承認,也很看重我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大國地位,不大可能得罪我們。目前我們在卡紮菲和反對派兩邊都有關係,隻要工作到位,政治層麵應該有保障。”外交部副部長翟雋說。
楊潔篪外長一直沉默著聽大家的意見。張誌軍書記看看他說:“看來,我們要把工作往前趕,也要作最壞的打算。”
“看來要撤人了。”楊外長終於說話了,隻聽他用低沉的語氣道,“人是第一位的,人命關天,首先要考慮的還是我們自己的人要安全。現在最要緊的事是:政策司、亞非司把情況搞清楚;歐洲司、非洲司先準備起來,關鍵時刻要能找得到人,說得上話,辦得成事。把這麼多人撤出來需要時間,要盡可能爭取時間。”
楊外長抬頭環視了一下在座的副部長和司局長們,指著財務司司長胡建中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先和財政部的同誌溝通好,可能需要特事特辦。”
“明白。”胡建中重重點頭。
楊外長隨即宣布:“現在部裏需要成立處理我在利公民安全事宜的應急領導小組,請誌軍書記掛帥,宋濤、翟雋為副組長,黃屏、陳曉東和各部門一把手為小組成員。”
“好,大家按照楊部長的布置行動吧!”張誌軍書記說。
“聽著,從現在起,我們這裏的所有人,除了上廁所,一刻也不能離開崗位了!”按照慣例和業務職責,領事司和所屬的領事保護中心,毫無疑問是具體行動的主要執行單位。黃屏在領事司說完這句話,又小跑著趕到領保中心重複了同樣的話。
“有多少人呀?”
“聽說有一萬多!”
“何止,少說兩三萬呢!”
“天哪!這可怎麼弄呀?”領事司和領保中心的年輕人近些年也經曆過大大小小十餘次撤僑行動,但這麼遙遠,這麼多人,又這麼緊迫,他們可從來沒有遇到過。幾萬人的生命安危此刻與他們息息相關,億萬民眾和數千萬海外僑胞在熱切關注,其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此等事態外交部沒有遇到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沒有遇到過。
20日晚,緊臨外交部居住的不少北京市民看到那棟手風琴式的扇形大樓有不少窗戶徹夜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