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城寶藏:斷壁殘垣隱珠寶(3 / 3)

郭爾羅斯前旗東西寬約360裏,南北長約500裏,包括今長春、德惠、農安、長嶺、乾安市縣在內。直到1636年皇太極改元崇德,固穆入朝敘功,皇太極封其為輔國公,並將郭爾羅斯前旗正式歸於其掌控,才使郭爾羅斯前旗的統治權確立下來。得到了正式的統治權,固穆便開始修建王府,地址便選在吉林省前郭縣的哈拉毛都。在清末,齊默特色木丕勒對王府進行擴大重建,所以當地人又稱這座王府為齊王府。吸引無數人目光的、傳說中的寶藏便埋藏於齊王府的地下。

在多次變亂中權財增多的齊王公

提起蒙古,很容易想到孝莊太後,以及他們時時需要大清接濟的情況,可能有人會問,既然蒙古當時那麼窮,他們又怎麼可能會有什麼寶藏,尤其是並不出名的郭爾羅斯前旗,更引發人的諸多猜測,而這就要從郭爾羅斯前旗最後一位王公說起了。

郭爾羅斯前旗最後一位王公叫齊默特色木丕勒,當地人稱他為齊王爺,他是固穆的第十一世孫,生於1874年,卒於1942年,自1897年承爵為王公至壽終正寢,在位40餘年。雖然齊默特色木丕勒活了68年,在位40多年,是蒙古王公中比較長壽的,然而他這近七十年的生活並不平靜,因為當時正是近、現代中國最動蕩的時期。不過,雖然時局混亂,世道變幻莫測,齊王爺卻是官場的不倒翁,不但在清朝廷倒台、民國開元、軍閥割據、日本入侵、偽滿成立等社會變故中安然無恙,而且他的權勢還在這些動亂中越來越大,最終成為當地的實際統治者。

齊默特色木丕勒在1897年3月經皇帝批準,跨輩繼承了祖父圖普烏勒吉圖的王公爵職,他之所以會這麼年輕就跨輩承爵,是因為他的父親患有精神分裂性疾病,他的祖父為了使王公的爵位不會有失,所以在齊默特色木丕勒年紀輕輕時,便通過理藩院向皇帝請奏由其承爵了。可以說,齊默特色木丕勒的祖父是一個很有眼光的人,齊默特色木丕勒之後的發展證明了他的決定一點兒也沒有錯,即使清朝滅亡了,齊默特色木丕勒對郭爾羅斯前旗的控製也沒有減弱,甚至還因為平複嗚泰叛亂事件,得意於民國政府,從民國政府那裏得到了更多的封號,對郭爾羅斯前旗的控製也更強了,他也因此斂取了更多金銀財寶。

齊王爺是怎麼因為嗚泰叛亂事件而得意於民國政府的呢?這要從嗚泰說起,他是科爾沁右翼前旗紮薩克郡王、哲裏木盟副盟長,當清朝廷倒台後,嗚泰不甘於自己手中的權力因為改朝換代而消失,所以在1912年(即民國元年)8月20日,四處散發“東**立宣言”,並舉兵謀反,妄圖自立為王。當時他分兵三路,進攻洮南府及今白城等地,而既迫於他的勢力,也不想放棄自己權力的哲裏木盟各旗旗主除科爾沁右翼後旗紮薩克、輔國公拉西敏珠爾兩位外,都派兵參與了嗚泰的叛亂。其他地區各旗王公則處於猶豫、觀望中,想等事態進一步明朗後再作決定,所以民國政府一時麵臨巨大的壓力。

然而,郭爾羅斯前旗的齊默特色木丕勒卻與這些旗主王公不同,他認為嗚泰是以卵擊石,所以麵對嗚泰的叛亂,他以盟長的名義發出文告,通知他所在的哲裏木盟的各旗拒絕嗚泰的勸降,並號召各旗共同起來抵製嗚泰的叛亂。

局勢果然如齊默特色木丕勒所料,嗚泰的叛亂被民國政府平息了,而齊默特色木丕勒也因為擁護共和、歸順民國、反對叛亂之功,被民國政府承認輔國公爵位,還被民國政府升為多羅貝子。1913年,齊默特色木丕勒又以維護東蒙的功勞,被民國政府晉為多羅郡王。更甚至在1914年4月,他再次獲民國政府賜封的和碩親王爵位。

齊默特色木丕勒不止在民國政府手下如魚得水,在偽滿期間,他的勢力也有所擴大,甚至因為“開國有功”,由民國政府賜封的和碩親王成為“內蒙興安總署總長”、“蒙政部大臣”,最後統管偽滿洲國六省三十九旗的蒙務,儼然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帝。

就這樣,齊默特色木丕勒地位越來越高,財產也越來越多。據說,齊默特色木丕勒雖然繼承了旗裏延續了300多年的家族的所有文物、文獻、珠寶玉器、黃金白銀,但他並不滿足,在擁有了更大的權勢後,他廣開財路,壟斷了所統治地區方圓數百公裏的榨油等行業,當地人都說他“日進鬥金”。除此之外,他大肆圈占管轄的土地,傳說他大概占了百萬頃以上的土地,每年隻靠收繳地租,就能收獲白銀幾十萬兩。他還多次放荒,當地人傳說他在第一次開放餘荒時,放荒的土地就達12760公頃,他也從中賺取了126052兩白銀的收荒錢。

如果說這些還不能說明齊默特色木丕勒擁有的龐大家業,那麼,我們可以從他的親屬身上窺得齊王府是如何家大業大的。

與齊默特色木丕勒關係交好的他的三叔阿木爾欽格勒圖,在光緒年間被冊封為本旗執政的紮薩克喇嘛,人稱三爺喇嘛。齊默特色木丕勒因與其交好,所以當他寓居京城時,齊默特色木丕勒經常給他寄去成箱的金條銀元,滿足他揮金如土的胃口,為他提供過驕奢淫逸生活的資金。

齊默特色木丕勒給三爺喇嘛提供了多少金銀呢?這可以從三爺喇嘛的遺物中窺見一斑。據說人們清點三爺喇嘛的遺物時,發現了他僅在王府內收藏的未穿過的各式衣服(不包括各種珍貴袈裟)就有2000多件,各種綾羅綢緞、貂皮大衣、水獺大衣,各式金表,珍珠寶石,玻璃馬車等都應有盡有,由此可見,隻靠齊默特色木丕勒資助的三爺喇嘛都如此富有,就更不用說齊默特色木丕勒本人了。

齊默特色木丕勒雖然擁有如此龐大的家業,可是他的四個兒子均是夭折,在家族裏,也沒有直係子嗣可以繼承這龐大的家業,所以雖然齊默特色木丕勒在生前權勢、地位都達到了頂峰,然而,在他死後,他的家族也敗落了。其中讓人疑惑的就是齊默特色木丕勒通過繼承家業、收斂財富積累的財寶在哪呢?尤其是在齊默特色木丕勒死後,人們並沒有從他家裏發現本來應該存在的包括曆代皇帝賞賜的黃袍馬褂、頂戴花翎甚至皇帝詔書的巨額家產,這些家產去哪了?無人知道,不過,人們根據各種傳說與資料猜測,這筆巨大的財富可能被齊默特色木丕勒藏在了齊王府地下。

堂皇壯觀的齊王府

齊默特色木丕勒落到死後龐大的家產無人繼承的地步,據說與他所修建的齊王府有關,人們傳說,因為齊默特色木丕勒在齊王府地下埋藏大量財寶,使得齊王府陰氣太重,而這陰氣與其子嗣的陽所相衝,克子嗣,所以齊默特色木丕勒的四個兒子都夭折了。

說到齊默特色木丕勒的四個兒子,就不得不說說他的福晉們了。有資料明確記載的齊默特色木丕勒的福晉一共有三位,他的三個兒子是大福晉所生,除了這三個兒子,大福晉還為他生了兩個女兒。長子達木林旺吉勒生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雖然他活得比齊默特色木丕勒其他兩個兒子長些,但仍在與張作霖弟弟張作相(曾任奉係古林省長)的女兒成親後不久,便得肺結核不治而亡了。其他兩個兒子則在幼年時,便生病夭折了。

齊默特色木丕勒的側福晉一直沒有生育,據說是因為其父吉林佟秉權不想她的兒女與大福晉所生的子女爭權奪勢而禍及家族,所以在她出嫁時,就勸其服了不孕藥。可能因為沒有生育,她的全部重心都在齊默特色木丕勒身上,所以當齊默特色木丕勒死後,她由年輕時的愛說愛笑喜好活動變得性情古怪、易怒。她並沒有比齊默特色木丕勒多活多長時間,在1946年春,她便染上霍亂,病死在了齊王府內,追隨齊默特色木丕勒去了。

齊默特色木丕勒的三福晉色力瑪,人稱色福晉,她為齊默特色木丕勒生有一男三女,男孩在9歲時便病死。色福晉是紮魯特旗人,她的兄長丹必紮拉森是當時郭爾羅斯前旗阿拉街廟的佛爺喇嘛,也因此,齊默特色木丕勒對她極為信任**愛,甚至連他所埋藏寶藏的秘密,也讓她知道不少。傳說中齊默特色木丕勒將財寶埋藏在齊王府,據說就是色福晉提供的信息。

為什麼人們會相信這一傳聞呢?這就需要說說齊王府了。

當齊默特色木丕勒晉升為哲裏木盟長後,他便想重建王府了。1908年,齊默特色木丕勒從北京聘請大批工匠,大興土木,開始重建王府。為了表示自己並不是蠻夷,是足可以與京城正經王爺相媲美的,在修建王府時,他就要求工匠嚴格按照京城王府官邸來布局,為了更像京城裏的王府,對於修建王府的建築部件,齊默特色木丕勒不惜耗費巨資,全部從北京預製,甚至修建房屋所用的木料,也全部是從長白山精心挑選,然後經水路發排運過來。因為齊默特色木丕勒對王府的修建要求極為繁多,所以直到1916年,齊王府才正式完工。

齊王府修建得如此富麗豪華,人們也傳說,齊默特色木丕勒將他所擁有的巨額財寶,埋藏在這座新修建的規模宏偉的王府中。人們為什麼會有這種傳說呢?據相關資料記載,齊默特色木丕勒命人修建的王府外圍牆就長105丈,高1.55丈,占地麵積達457.5畝,除此之外,王府的四角及西牆正中均設有炮樓,保衛著王府的安全。如此嚴密的防護,再加上齊默特色木丕勒攫取的大量金銀,自然使人們想到他在其中埋有巨額財寶。

至於王府裏的院落、房舍多采用回廊式建築。府院有7進,共有640多間房子,這些院落、房子分左、中、右三個部分,按嚴格的等級製而建。

如第一進院落為迎賓館。在兩側有客廳、客房,這裏專門用來接待來賓及辦事的官員。王府的衛兵們便住在迎賓館東西廂房的後麵兵營裏,那裏一共有11間房子,專門讓衛兵們居住。

第二進院落是齊默特色木丕勒的印務處,設有大堂、牢房、文武官員的住宅等,幾乎是衙門的縮影,所以人們又稱第二進院落為衙門宮,齊默特色木丕勒方便有人幫助他處理行政事務,如經濟管理、稅務征收等,在此設了掌印官——“白靳達”。第二進院落的大堂是審問人犯、處理訴訟的地方,所以一應刑具如皮鞭、金屬籠、老虎凳等俱全。有了大堂,自然就少不了牢房,位於第二進院落的牢房分一般牢房、死牢、水牢三種。除此之外,齊王府中負責征收租賦的地方也在第二進院落中,那就是這城的“帶租總局”,它主要征收的是長春、農安、德惠等縣的租賦。

作為清朝封的國公,府中自然少不了佛堂,以方便齊默特色木丕勒及其福晉、格格祈福禳災。齊王府第五進院落便設有佛堂,這裏麵主要供奉釋迦牟尼、千手千眼佛像。

再往裏進的第六進院落是齊默特色木丕勒的寢院。那裏有正房7間,東西廂房各5間。第六進院落裏的正房為雙龍滾脊,房屋都是雕梁畫棟,金龍盤柱,富麗堂皇,除此之外,院內回廊漫轉,簷牙交錯,極為壯觀、堂皇。這富麗豪華的院落作為齊默特色木丕勒最常居住的地方,極有可能設有機關,如果說寶藏真的埋在齊王府內,那這裏的可能性也最大。

齊默特色木丕勒不僅繼承了家族三百多年聚集的財富,而且他自己也收斂了大筆金銀財寶,所以如果他埋藏了這些財寶,可想而知,所挖掘的藏寶庫的規模一定很巨大,而齊默特色木丕勒如果真的在齊王府的地下埋藏了寶藏,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重新修建王府時借機秘密挖掘這座藏寶庫了。

如今,雖然齊王府的正府已不存在了,但是人們通過仍存在的精致的回廊,完全可以窺見當初的齊王府是如何顯貴、神秘,而這份顯貴、神秘也讓人們對王府寶藏的傳說更為好奇、關注。

色福晉的最後供詞

前麵說過,齊王府地下埋有寶藏的傳說,與齊默特色木丕勒三福晉——色福晉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在1945年日本人投降後,國內形勢轉為了內戰,在一些邊遠地區,甚至還有土匪與國共兩黨相爭,齊王府所在的地區,雖然成立了由哈拉毛都王府屯的農民、長期在齊王府內外供王府使喚的奴仆、傭人、佃戶們組成的“王府屯農民協會”,然而他們的實力並不強,麵對土匪時,還是以避為主。

王府屯農民協會的主要目標自然是打土豪、鬥惡霸、平分土地和財產。對於王府屯農民協會成員來說,最大的目的就是齊王府了。可是當他們衝進齊王府一頓搜查後,除了一些糧食、布匹、家具和器皿等日常用品,並沒有發現任何貴重東西。然而他們又很清楚,齊默特色木丕勒這些年斂取了大量財寶,可是這些財寶去哪了呢?

農會裏沒人知道,他們就隻能發動還散居在屯裏的原王爺府的仆人,希望能從他們那裏得到線索。而這些仆人並沒有提供什麼有價值的線索,他們隻知道齊默特色木丕勒並沒有向外運過什麼東西,也沒有命人向外搬過東西。所以他們推測,如果真的有金銀財寶、古玩文物等貴重物品,那麼還應該藏在齊王府內,但是寶藏埋藏的具體地點他們就不知道了。

了解了這些,農會裏的人知道,從仆人那裏是不可能再得到什麼有價值的線索了,如果想知道財寶埋藏在哪裏,就隻能從主人、親信入手了。可是當時,齊默特色木丕勒、大福晉、二福晉都已經死了,兩位格格也早早嫁去遠方,她們對王府藏寶可能也不知道,而且,經過幾年混亂,他們也很難找到這兩位格格。

而齊默特色木丕勒唯一活著的老婆——色福晉、其他本家、秘書、親信,都已在土改前夕逃離了王府屯,有些人甚至根本無法找到。不過,這些都難不倒農會裏的人,他們經過調查走訪,最終決定將突破口放在色福晉身上。原因有兩點:一是色福晉出身貴族世家,她的兄長又是阿拉街廟活佛,而她本人極受齊默特色木丕勒的**愛、信任,尤其是在她為齊默特色木丕勒生下小兒子——清古吉後,齊默特色木丕勒大事、小事都與她商量,對她的話也極為聽從,所以農會裏的人認為,如果有人知道齊王府的藏寶地,那個人最可能就是色福晉。二是因為當時其他人大多都找不到了,而色福晉的落腳處,卻被農會裏的人探知,所以他們找起來相對容易些。

決定了突破人選後,在1947年春,農會通過種種手段,終於撬開了色福晉的嘴。色福晉將一部分財寶的埋藏地點告訴了農會會長於萬江。於是農會會長於萬江在齊王府色福晉的臥室北牆角,第三塊地麵磚下挖掘三尺,挖出了一個鐵製的方箱,從這個方箱裏找到了20斤黃金,20斤白銀,20塊各種款式的金表,32件各種樣式的金銀、玉石、珍珠、瑪瑙,以及12件各種古玩。據估計這些東西價值可達萬金。

農會的人雖然按色福晉的說法挖出了財寶,可是他們大多數人仍認為,這些財寶隻是冰山一角,還有大筆財寶色福晉並沒有交代出來,尤其是一些貴重的東西還不知所蹤,像曆年帝王禦賜的各種物件和文獻,王公家族幾百年來傳留和積攢的奇珍和巨額家資等。所以他們繼續糾纏色福晉,想從她那裏得到這些財寶的下落。

然而正在農會的人與色福晉僵持時,意外發生了。

當時在邊遠地區,土匪還比較盛行,他們拉幫結夥,打家劫舍,強搶豪奪,無惡不作。在齊王府所在地就有一夥土匪,匪首“西來順”是土豪出身,當他聽說因為土改成立的農會從色福晉那裏得到了齊王府的一筆財寶,便動了心。尤其是當他聽說,齊默特色木丕勒的色福晉還知道更多的財寶埋藏在哪裏,現在農會的人正想撬開她的口時,他便決定插一手,圍攻齊王府,將色福晉掠出,逼她說出齊王府寶藏的所在。

就這樣,在八月十五日的半夜時分,齊王府外人喊馬嘶、槍聲大作,正與農會的人交談的色福晉以為是國民黨的軍隊,便想跑出去投奔,然而,她失望了,因為她聽到的是土匪的高呼:“抓住王爺的小老婆,要活的,賞金一千。”知道不是國民黨而是土匪後,色福晉不再反抗,乖乖隨農會裏的人到後山樹林裏躲藏起來。

經曆了土匪的搶掠事件後,色福晉極為膽寒,農會的人順勢勸說,終於從色福晉那裏得到了有關齊王府藏寶的信息。

色福晉說,在她為齊默特色木丕勒所生的唯一的繼承人清古吉9歲時,齊默特色木丕勒原本想為清古吉舉行冊典,然而不幸的事發生了,清古吉得肺結核死了。齊默特色木丕勒極為悲痛,感覺自己奮鬥一生,取得今天這樣顯要的王位與家業沒後人來繼承、發揚了,可他又不想祖宗三百多年的基業和他苦心積攢的財富以及那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奇珍,被外戚或他人白白得去,便決定將這些財寶全部埋於地下。齊默特色木丕勒當時請人設計了藏寶庫,藏寶庫位處齊王府地下30米深處,藏寶庫的四壁全部由石頭、青磚、水泥砌成,隻留一條長一華裏的地下隧道通往入口,到達入口後,也無法輕易進入,因為入口被一層石門,二層鐵門封嚴。為了防止齊王府寶藏被外人盜去,齊默特色木丕勒在前兩層門內設了地槍炸雷,如果不能正確打開門,而是毀掉它們的話,那麼裏麵的自動爆炸裝置就會在瞬間啟動,將一華裏長的地下隧道和藏寶庫一齊炸毀。

色福晉還說,這個藏寶庫由山東、河北等地逃往關外的二十名身強體壯和有手藝的青壯年難民,經過三年晝伏夜出、暗中勞作才修建成的,工程極為浩大、艱巨,所以裏麵的機關一定少不了,要取出齊王府的寶藏很難。

農會的人聽了色福晉的話後,無法得知她是否說出了全部,如果真像色福晉所說,那麼藏寶庫裏肯定機關重重,如果哪道機關不知道,後果很可能是讓他們全軍覆沒。這還是在色福晉說的都是真的、裏麵的確埋藏有財寶的前提下,如果色福晉說的有一部分是假的,裏麵並沒有財寶,那麼他們要為可能的財寶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嗎?農會的人陷入了矛盾中,然而他們的矛盾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因為沒過多久,色福晉在一棵老柳樹上上吊自殺了。

色福晉的突然去世,將她所知道的齊王府藏寶庫的秘密帶去了另一個世界。而農會的人也因此完全不知道她所說的話是真是假,機關是否如她所說那麼厲害。不過,當人們聯想到在土匪事件後,色福晉逛齊王府時的神情,人們猜測,齊王府內有藏寶庫應該是真的。據說色福晉在走到佛堂、王爺臥室,特別是走到後花園假山底下時,心情非常沉重,她甚至還圍著假山轉了一圈後,在那裏久久立足,臨離開齊王府時,她還向西山的方向望了好一會兒,然後才神情浮動,步履遲緩地隨農會的人回到農會院內。

種種線索指向地下藏寶庫

人們除了根據色福晉逛齊王府的神情猜測寶藏很可能藏在齊王府外,還有一個人也能證明色福晉所說是真,那人便是齊王府的花把式。

據他說,當時他正應齊默特色木丕勒的要求,在王府的假山上栽種花草,不久,他便發現,山坡那邊每天都有新土出現,然而他在白天並沒有看到有車拉土,可是為什麼會有這些新土出現呢?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一天他起了個大早,前去察看,看到有人在卸車,他便前去搭話,那人告訴他,色福晉想要挖個大菜窖,用來存放水果和蔬菜,還說,色福晉不讓他們與外人接觸。聽了卸車人的話,花把式迅速離開了那裏。後來,他仔細觀察過那些新土,發現它們並不像挖菜窖的地表土,反而是空山土,可是為什麼院裏會有這麼多空山土,是從哪裏來的,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花把式還說,他曾問過色福晉,暖花窖裏的花放不下了,能不能將正在挖的菜窖挖大一些,好放花木。色福晉聽了他的話後,臉色大變,問他是怎麼知道有這個菜窖的,花把式說自己看到假山後麵有新土,應該是挖菜窖才會有的。聽了他的回答,色福晉的神色才平緩一些,但是自那天起,花把式再也沒有在假山後麵發現過新土了。所以根據這些,花把式認為,齊王府內應該有藏寶庫,而且色福晉應該知道藏寶庫所在以及裏麵的機關才對。

然而色福晉畢竟上吊死了,即使她知道,也不能再詳細說出來了。不過,人們後來根據齊王府的建築結構推斷,藏寶庫的確存在。

據說,齊王府在重建時,裏麵原本是一馬平川的,然而在建好後,在王府的西北角卻突然多出了一座高3.5米、長30多米、寬20多米的假山,要建假山,就需要土,然而當時人們並沒有在屯子四周發現有取土的痕跡,如果沒有從外麵取土,那麼說明這些土就應該是來自王府內。然而這麼一大座假山,需要的土可不是少數,王府地表上並沒有提供這麼多土的地方,那麼這些土就應該是從地下取的,沒有填平的話,齊王府地下肯定有一個很大的空間。然而,人們雖然推測如此,可是直到如今,並沒有人找到這個巨大的空間,可見,這個空間很隱蔽,這麼隱蔽的空間是做什麼用的呢?最大的可能就是用來藏寶了。尤其色福晉說過,齊默特色木丕勒請了二十名關內逃難的青壯年來修建這個工程,所以現在這個工程究竟建在何處,裏麵有什麼機關,工程的作用是什麼,都是謎團了。

除了上麵提到的這些,還有一個傳說,證實人們猜測齊王府地下有藏寶庫的真實性。據說,在修建齊王府時,齊默特色木丕勒命人從關外定製了18個大石槽子。因為當時齊王府離主要的交通道路很遠,再加上當時的運輸工具很落後,所以當這18個大石頭槽子運到時,引起了人們好奇。然而更讓人奇怪的就是,這18個大石頭槽子運進王府後,就神秘消失了,直到齊默特色木丕勒死後,齊王府正府被毀,人們也沒找到這18個大石頭槽子。這18個大石頭槽子去哪了?人們猜測沒出府的話,就應該被埋在了地下,可是為什麼將它們埋在地下?有什麼用?這些疑問都間接指向了齊王府內的藏寶庫。

還有人說齊王府裏的那口井也不尋常,傳說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齊默特色木丕勒就不吃那裏的井水了,說那口井裏的水苦,要仆人做飯用水,都去對麵齊大爺家去提。因為齊默特色木丕勒對此有嚴格要求,所以當時的仆人們也就再沒有從那口井裏打過水,也一直認為那口井裏的水是苦的。可是後來,齊默特色木丕勒死了,齊王府毀了,住在附近的人在齊王府原址蓋起房子,打了井,也沒發現井水苦。由此可見,齊默特色木丕勒說的井水苦不是他不讓仆人從那口井裏打水的真正原因,真正原因可能是那口井與藏寶庫有關。人們猜測,齊默特色木丕勒不讓從那口井裏打水,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原因是,當初幫他修建藏寶庫的關內人在藏寶庫修好後,被齊默特色木丕勒活埋了,他怕被埋的屍體汙染井水,所以不讓仆人從此打水。另一個原因是,這個井口可能與藏寶庫的入口或出口相通,齊默特色木丕勒不想讓每天來此打水的仆人發現異樣,便封了這口井。

除了上麵提到這些跡象證明藏寶庫存在外,還有人曾在齊王府原址挖到過財寶。這要從齊默特色木丕勒分府說起。當初齊默特色木丕勒在死了三個兒子後,又有了小兒子清古吉,他為了保證自己的小兒子在他死後不被比他小兒子大很多的叔伯兄弟奪走家產,便與兄弟和叔父分了家,除了給每家幾萬畝地外,齊默特色木丕勒還為他們每家都按北京四合院的樣式,修建了府邸。也因此,除了齊王府外,又有了旺少爺府、祥大爺府、齊大爺府、包家大院幾處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建築。解放後,人們便在因為土改而被毀掉了的包家大院和旺少爺府原址上挖出了財寶。

如果說這些挖出財寶的事不轟動,那麼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件事,可謂轟動一時。那是一個春天,齊王爺母親娘家的後人帶著圖紙說要挖出當初齊默特色木丕勒埋藏的寶藏。為了保護他們,縣公安局幹警也出動了,可是那些後人隻挖了半鋪炕大小的麵積便停止了,他們也隻挖出了兩個裝滿了各式各樣衣服的大鐵箱,而並沒有挖到金銀財寶。

雖然這些後人並沒有挖到財寶,可是人們不禁要想,既然齊王府將衣服這種日常用品都埋了起來,那麼,他們幾代人聚斂的珍稀古玩玉器,黃金珠寶,又怎麼可能會平白讓給人呢?這些財寶應該是藏在齊王府地下的某個地方,等待人們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