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隔山的回音(下)
信發出去了,劍之鋒並不指望收到回信。你想想,第一封信到現在,已經一個月了,一點回響也沒有。說明什麼?說明妹妹不能給我回信。什麼原因?說不清楚。但卻可以肯定一點,不可能再有回信了。如果能回信的話,還用等一個月?一個星期也等不了。想那去年的夏天,每天一封信,連著五封。那才是妹妹的真情,那才是妹妹的真意。
想到這裏,劍之鋒也就想通了,想不通也得想通!
既然這樣,我何必要等十五天?不用!我要給妹妹寫信,每周一封。
出於這樣的考慮,發第四封信,沒有超過七天。
心月:我的妹妹!
十月二號的信收到了吧!
我知道不會得到你的回信了,因此,也就不再指望。不過我還是要給你寫信的,而且一周一封。因為,我想讓你隨時知道我的情況,也想讓你隨時了解我的心境。我愛你!我想你!時時刻刻。
北大哲學係,我們這個年級,哲學專業兩個班,一班二十五人。心理專業一個班,全班十人。我是哲學專業二班的班長。
這六十個人,來自祖國各方。北京、上海居多,海西就我一個。
哲學係竟然還開高等數學、生物、物理、心理課程。說不懂這些,就沒有辦法理解宇宙、人類和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就無法接受哲學。另外還有寫作課。說不練好文筆,便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哲學思想。
在我的同學中,有不少來自農村,他們對於城市的生活一時還不習慣。第一周寫作課,讓我們寫作文,題目是《我眼中的北大》。第二周寫作課,老師點評,講到一位農村同學的作文。
文中說,來到北京,進入北大,才知道天下還有這麼怪異的地方和這麼奢侈的樓房。未名湖上不見揚帆的木船,反倒有一隻既不能動又沒有用的石頭船。繞著校園遊一遍,展現在眼前的,不是齜牙咧嘴的怪獸,就是橫七豎八的屋簷。學校,學校,臥著那麼多不倫不類的石龜,莫名其妙,還要在龜的背上立起一塊高高的石碑來,不知道是為了展示龜的耐力,還是為了象征學校的久遠。特別是那個燕南園,啊,對了,還有那個臨湖軒,雕梁畫棟,翠竹綠萍,那個豪華,遠遠超過了我們家鄉解放前的地主莊園。要知道,在我們家鄉,住的是土打壘的茅草房,種的是玉米棒子和高粱。父老弟兄頂著星星下地,頂著星星收工,一天到晚,麵朝黃土背朝天,可是一年下來,碗裏絕對見不到一粒白米飯。我是我們縣的第一個大學生,而且是北大的大學生,假如將來我能當上北大校長,一定不把錢花在那沒有用的工程上。拿出一部分來,讓我的家鄉能開出水田,讓我的鄉親能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
聽著老師的宣講,不少同學都感到心酸,我的心也在震顫。
老師稍微停頓了一下,控製了一下情感,之後開口說:“讀了這篇作文,感受頗深。首先是對本文作者的敬重。他來到了北大,卻沒有忘記他的父老弟兄,懷著一片真情,有誌於在將來的一天,讓他的家鄉脫離貧窮。
“是的,作者的家鄉還很窮。可是,在我們的國土上,窮的不隻是這一個地方,可以說,我們的國家還很窮。要改變我們國家的窮困麵貌,不要說拿出北大建築工程款的一部分,就是拿出全部,或者再增加百倍、千倍,那也是不夠的。
“如果我是本文的作者,就不這樣想。我會從改變自己的家鄉想到改變自己的國家。從改變自己的國家想到改變國家的方法和途徑。
“改變自己的國家靠什麼?哪個同學回答這個問題?”
好幾個同學舉起了手。“好!請這位同學來回答。”他指了指第一排的一個同學。
“靠我們的勤勞雙手。”那個同學站起來說。
“好!同學們同意不同意?”
“同意!”同學們齊聲回答。
“有沒有不同意見?”六十個人一片寂靜。
“一個也沒有?可我有不同意見。”老師接著說,“靠我們的勤勞雙手。這個答案沒有錯,但是遠遠不夠,遠遠不夠!雙手是要受靈魂支配的,沒有智慧的靈魂,雙手再勤勞也沒用。所以,我的答案不是‘雙手’,而是‘智慧’。
“什麼是‘智慧’?智慧是一種認識事物、分析事物、判斷事物並在實踐中遵循事物規律、實現行為目的的能力。
“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標誌有種種,其中最為鮮明、最為珍貴的,便是智慧。它透視著萬物的內質,探測著宇宙的奧秘,開辟了腦際的荒原,拉開了社會的帷幕。把人類一步步由山林引向了鬧市,由野蠻引向了文明。人類的發展史,從一種角度來說,即是智慧的開發史。從脫離一般動物而成為高級動物,從脫離混盲愚昧而進入高度文明,都要以智慧開發的程度來衡量。有了智慧,手才知道做什麼,怎麼做,才可能創造出財富和文明來。
“現在,我們的國家,培養一個大學生,大概要花幾千塊錢。而一個八級工,每月的工資也隻有幾十塊。我們為什麼不拿這幾千塊錢去改造你那窮困的家鄉,而要供你來上學?為了給你智慧,為了把你培養成人才。你有了智慧,成了人才,就不僅可以改造一個窮困的地方,而且可以改造我們窮困的國家。這才是國家和人民寄托在你身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