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再讓我們看一看四周環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這四個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複,永不停止。
東、南、西、北,是四個方向。這四個方向,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向定出來。
【原文】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①乎數②。
十幹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注釋】①本:根本,本源。②數:指自然之理。
【譯文】金、木、水、火、土,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宇宙各種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據一、二、三、四、五這五個數字組合變化而產生的。
“十幹”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幹”);“十二支”指的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記時的標記)。
【原文】曰黃道①,日所躔②,曰赤道③,當中權。
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
【注釋】①黃道:是太陽在太空中所運行的軌道。②躔(chán):星體運行經過的位置。③赤道:是地球的中線。
【譯文】地球圍繞太陽運轉,而太陽又圍繞著銀河係中心運轉。太陽運行的軌道叫“黃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條假想的與地軸垂直的大圓圈,這就是赤道。
在赤道地區,溫度最高,氣候特別炎熱,從赤道向南北兩個方向,氣溫逐漸變低。我們國家地處地球的東北邊。
【原文】曰江河,曰淮濟,此四瀆①,水之紀②。
曰岱華,嵩恒衡,此五嶽,山之名③。
【注釋】①瀆:可以直接流入大海的河流。②紀:象征,代表。③名:代表,象征。
【譯文】我們的國家有美麗的山河,河川之中長江是第一大河,黃河是第二大河,還有淮河和濟水,這四條河最後都向東流入大海,是中國河流的代表。
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北嶽恒山、南嶽衡山,這五座山稱為五嶽,是中國的五大名山。
【原文】曰士農,曰工商,此四民,國之良①。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②,不容紊③。
【注釋】①良:重要的,有用的。②常:不道之常。③紊:紛亂,混亂。
【譯文】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稱為四民,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梁,他們是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
愛心、公正、懂禮、智慧、守信,是我們日常行為的常規守則,必須遵守,不容許混淆。
【原文】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陸。
有蟲魚,有鳥獸,此動物,能飛走。
【譯文】除了人類,在地球上還有花草樹木,這些屬於植物,在陸地上和水裏到處都有。
蟲、魚、鳥、獸屬於動物,這些動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飛,有的能在陸地上走,有的能在水裏遊。
【原文】稻粱菽①,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②,此六畜,人所飼。
【注釋】①菽:豆類的總稱。②豕:豬。
【譯文】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粱,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 的重要食品。
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六畜。這些動物和六穀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後 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後,才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原文】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①青赤黃,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識。
【注釋】①具:具備。
【譯文】快樂、生氣、憂傷、害怕、愛惜、憎恨及想要擁有的欲望,是人人都具備的七種情緒。
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這是我國古代傳統的五種顏色,是人們的肉眼能夠識別的。
【原文】酸苦甘,及辛鹹,此五味,口所含①。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②。
【注釋】①含:品嚐分辨。②嗅:用鼻子聞。
【譯文】在我們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辨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鹹,這五種味道 。
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五種氣味,即羊膻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
【原文】匏①土革,木石金,與絲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注釋】①匏:匏瓜,古代用做樂器。
【譯文】我國古代人把製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黏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絨 與竹子,稱為“八音”。
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 使人舒暢悅耳。
【原文】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曾玄,乃九族,人之倫①。
【注釋】①倫:倫常關係。
【譯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
由自己的兒子、孫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孫和玄孫。從高祖父到玄孫稱為“九族”。這“九族”代表著人的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的承續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