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道德經(6)(3 / 3)

【原文】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 易之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②,是 謂社稷主;受國不祥③,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第七十八章)

【注釋】①無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為沒有什麼能夠代 替它。②受國之垢:垢,屈辱。意為承擔全國的屈辱。③受國不祥:不祥,災難,禍害。意 為承擔全國的禍難。④正言若反:正麵的話好像反話一樣。

【譯文】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 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所以有道的聖人這樣說:“承擔全國 的屈辱,才能成為國家的君主,承擔全國的禍災,才能成為天下的君王。”正麵的話好像在 反說一樣。

【原文】和大怨,必有餘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是以 聖人執左契①,而不責②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③。天道無親④,常與善人。 〓(第七十九章)

【注釋】①契:契約。②責:索取所欠。③司徹:掌管稅收的 官職。④無親:沒有偏親偏愛。

【譯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還會殘留下殘餘的怨恨;用 德來報答怨恨,這怎麼可以算是妥善的辦法呢?因此,有道的聖人保存借據的存根,但並不 以此強迫別人償還債務。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據的聖人那樣寬容,沒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 的人那樣苛刻刁詐。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永遠幫助有德的善人。

【原文】小國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 民重死④而不遠徙⑤;雖有舟輿⑥,無所乘之;雖有甲兵⑦,無所陳⑧之。使人 複結繩⑨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⑩,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 至老死,不相往來。〓(第八十章)

【注釋】①小國寡民:小,使……變小,寡,使……變少。此 句意為,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②使:即使。③什伯之器:各種各樣的器具。什伯,意 為極多,多種多樣。④重死:看重死亡,即不輕易冒著生命危險去做事。⑤徙:遷移、遠走 。⑥輿:車子。⑦甲兵:武器裝備。⑧陳:陳列。此句引申為布陣打仗。⑨結繩:文字產生 以前,人們以繩記事。⑩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 住得安適、過得習慣。

【譯文】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 ,卻並不使用;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徙;雖然有船隻車輛,卻不必每次坐它;雖 然有武器裝備,卻沒有地方去布陣打仗;使人民再回複到遠古結繩記事的自然狀態之中。使 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快樂。國與國之間互相望得見,雞犬的叫聲都可 以聽得見,但人民從生到死,也不互相往來。

【原文】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辯③,辯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聖人 不積⑤,既以為人己愈有⑥,既以與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聖人之道 ⑨,為而不爭。〓(第八十一章)

【注釋】①信言:真實可信的話。②善者:言語行為善良的人 。③辯:巧辯、能說會道。④博:廣博、淵博。⑤聖人不積:有道的人不自私,沒 有占有的欲望。⑥既以為人已愈有:已經把自己的一切用來幫助別人,自己反而更充實。⑦ 多:與“少”相對,此處意為“豐富”。⑧利而不害:使萬物得到好處而不傷害萬物。⑨聖 人之道:聖人的行為準則。

【譯文】真實可信的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真實。善良的人 不巧說,巧說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識的人不賣弄,賣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識。聖 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盡力照顧別人,他自己也更為充足;他盡力給予別人,自己反而 更豐富。自然的規律是讓萬事萬物都得到好處,而不傷害它們。聖人的行為準則是,做什麼 事都不跟別人爭奪。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