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三字經4(1 / 1)

【原文】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①多士。

彼既成,眾稱異②,爾小生,宜立誌。

【注釋】①魁:魁首,第一名。②異:不平凡。

【譯文】五代時,後宋的梁灝,八十二歲還能考中進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試中對答如流,脫穎而出成為狀元。

像梁灝年紀雖大,還在用功學習,大家都稱讚他不平凡,你們這些年輕學子,應該立定誌向及早用功學習。

【原文】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①之。

【注釋】①效:效仿。

【譯文】北齊的祖瑩,自幼好學,八歲就能吟詩,唐朝的李泌,七歲時即能以棋為題作賦。

他們的聰明才智,人人稱奇,你們應當能從小努力,以他們為模範,好好地學習仿效。

【原文】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①。

【注釋】①警:警醒。

【譯文】東漢末年的蔡文姬,從小便能分辨琴聲的好壞。晉朝宰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能出口成詩。

她們這些女孩子,尚且聰明又敏捷,你們這些男子應當自我警醒,好好努力,不分男女,隻要是好榜樣就要學習。

【原文】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①而致②,有為者,亦若是。

【注釋】①勉:勉勵。②致:達到。

【譯文】唐朝的劉晏,七歲時就飽讀詩書,通過童子科的考試,做了翰林院的正字官,負責校對典籍,刊正文字等工作。

他雖然年紀幼小,卻已經任職做官,你們從小就知道學習,隻要勤勉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一個有誌氣的人,隻要肯努力,也可以像他們一樣,萬古流芳。

【原文】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①為人。

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注釋】①曷:通“何”,怎麼的意思。

【譯文】狗會在晚上守夜看門,防止盜賊入侵,公雞會在早晨報曉,提醒人們天亮了。畜生都能忠於職守,我們如果不能善用稟賦,不知道上進,隻是苟且度日,哪還有什麼資格做人?

蠶能吐絲,供給人類做衣服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釀蜜,供人食用。人如果不肯努力學習,豈不是連這些小昆蟲都不如嗎?

【原文】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揚名聲,顯父母,光①於前②,裕③於後④。

【注釋】①光:增光添彩。②前:前輩。③裕:富足。④後:後代子孫。

【譯文】一個人在年幼的時候,就要努力求學,長大後,應該力行實踐所學到的學問,對上能協助領導者報效國家,對下能造福社會人民。

這樣不但可以得到好名聲,使父母覺得光榮、欣慰,更能光宗耀祖,對後代子孫也是一種啟發,一種典範,一種真正的庇蔭。

【原文】人遺子,金滿①,我教子,惟一經。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注釋】①:用竹子編成的箱子。

【譯文】一般人留給子孫的是滿箱的財寶,我卻不同,隻有一部三字經,用來教導子孫好好讀書,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

隻要肯勤奮努力地學習,一定會有成果,如果隻是嬉戲、遊玩,而不肯上進,對自己對父母師長,都是沒有益處的,要時刻勉力提醒自己,好好努力學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