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的人生大智慧
人的一生,從時間到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而人類知識的發展與創造,卻是無限的。像趙元任那樣做到通古博今,嘔心治學,並在語言學上獲得享譽世界的豐厚建樹,除了勤奮用功,還是勤奮用功。
人物簡介
趙元任(1892—1982年),字宣仲,江蘇武進人,生於天津。
趙元任從小就顯露出語言天才,各種方言一學就會。14歲時他進常州溪山小學。1907年他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成績優異,英語、德語都學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語教師嘉化的喜愛。嘉化常邀趙元任去他家中作客。嘉化夫人善於彈鋼琴和唱歌,趙元任跟嘉化夫人學唱過《可愛的家庭》和《離別歌》,亦譯《天長地久》)等歌曲,是為他接受西方音樂之始。
1909年趙元任考取了留學美國的官費生,在康乃爾大學主修數學,選修物理、音樂。
向薑斯東學習作曲,向誇爾斯學習鋼琴與和聲,向席佛曼學習鋼琴,還上過多年的聲樂課。1914年他獲數學學士學位。在該校哲學院研究1年後,1915年他入哈佛大學主修哲學並繼續選修音樂。在哈佛期間他從學的音樂教授有希爾和斯帕爾丁。1918年他在哈佛獲哲學博士學位。他又在芝加哥和加州大學做過1年研究生。1919年他回康乃爾大學物理係任教1年。
1920年趙元任回國執教清華大學的物理、數學和心理學課程,同年冬曾為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擔任翻譯。在清華期間,趙元任與楊步偉結婚。
1921年趙元任夫婦到了美國,趙元任在哈佛大學任哲學和中文講師並研究語言學。
1925年趙元任回清華大學教授數學、物理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中國現代方言、中國樂譜樂調和西洋音樂欣賞等課程。他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國學導師”。1928年作為研究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他進行了大量的語言田野調查和民間音樂采風工作。
1938—1939年趙元任教學於夏威夷大學,在那裏開設過中國音樂課程。1938—1941年,他教學於耶魯大學。之後五年,他又回哈佛任教並參加燕京字典的編輯工作。其間他加入了美國國籍。1946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拍電報請趙元任出任南京中央大學校長。趙元任回電:“幹不了。謝謝!”
從1947年到1962年退休為止,趙元任在伯克萊加州大學教授中國語文和語言學,退休後仍擔任加州大學離職教授。1945年趙元任當選為美國語言學學會主席。1952年他榮任阿加細基金會東方語和語文學教授。1959年他曾到台灣大學講學。1960年他又被選為美國東方學會主席。
1982年2月24日趙元任逝世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坎布裏奇。加州大學為他設立了趙元任基金會,4月4日隆重舉行了趙元任逝世紀念會。
趙元任的主要著作有《國語新詩韻》、《現代吳語的研究》、《廣西瑤歌記音》、《粵語入門》
(英文版)、《中國社會與語言各方麵》(英文版)、《中國話的文法》、《中國話的讀物》、《語言問題》、《通字方案》,出版有《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等。
勤奮好學,幼時奠定人生基礎
能夠最完整地驗證知識就是財富,就是力量這個哲理的恐怕隻有人生。人一生將要達到何種高度,取決於他的知識積累和少年時的努力,趙元任就是其中的一個傑出榜樣。
趙元任出身在重詩書禮教的家庭,從小就耳濡目染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他後來雖然遠離故土但卻一直孜孜不倦地從事中國語言文化的傳播與研究工作,這和他的家庭教育影響是分不開的。
趙元任7歲隨祖父在冀州時就進私塾讀書。他的第一個私塾老師叫陸軻軒,常州人。
勤奮和成功是一對密友。一個人資質差一點並不打緊,如果懂得勤奮用功,依然可成大事。
——趙元任9歲時祖父去世,趙元任隨家人回常州,繼續念私塾,開始接觸英語。12歲父母病故,第二年到蘇州大姨媽家居住,並繼續學習。表兄龐恩長就是他的老師。在蘇州的這一年他開始學寫作文。
14歲時,趙元任又回到常州,在局前街溪山的一所私立學校裏讀書。這個學校是新式學校,名義上是小學,實際上介於中學與小學之間。在夏季的期末考試中,英文得第一名,各科平均得第二名。
在溪山小學學習期間趙元任開始寫日記,此後一直堅持長達76年之久。從他的第一篇日記中,我們可以看見年輕的趙元任興趣廣泛,他到“青年勵進社”借了八本書:《黑行星》,《科學讀本》卷一、卷二、卷三,《家庭教育讀本》,《兒童心理學》,《國歌書》卷一,《秘密島》。這一天他還到書店購買《古文觀止》五至十卷。
趙元任日記中所說的“青年勵進社”是學生自己組織的一個促進身心發展的團體。社員們自己出錢成立學生圖書館,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學生圖書館購買了小說、音樂、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日常生活方麵的書籍供大家借閱。他們創辦的《課餘雜誌》,英文名叫《After-school Magazine》,用油印機印刷。趙元任是《課餘雜誌》的科學部分的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