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把未來握在手中的銀行外交家(1)(1 / 3)

——大衛·洛克菲勒的人生大智慧

美國的誕生其實是冒險家的成功傑作。從中,政治家獲得了權力和地位,資本家獲得了財富與聲望。大衛·洛克菲勒,憑著睿智和遠見,把國家的未來握在了手中,把財富的王國延伸到全球。

人物簡介

大衛·洛克菲勒,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的孫子,華爾街大通銀行的掌門人。他師承祖訓,勤奮、勇敢,工於心計和計算,富有商人的冒險精神。41歲時他出任大通銀行董事會的副董事長。在他的領導下,大通銀行和曼哈頓銀行合並,構建了全美最大的銀行,創造了金融史上的輝煌奇跡。

大衛·洛克菲勒出生於1915年,在兄弟中排行最小。他的父親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二代傳人,他對大衛兄弟要求十分嚴格,要求他們從小就要彬彬有禮、謙虛謹慎。

少年的大衛在林肯學校就讀,畢業後進入哈佛大學深造。1936年,畢業時的大衛已經成了一個成熟穩健的英俊小夥子。父親安排他到出色的加拿大分行經理麥肯齊金手下學習。在麥肯齊金的影響下,大衛去了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就讀,後來又到美國,在芝加哥大學讀完了經濟學博士課程,並完成了他那篇著名的博士論文——《未用資源和經濟浪費》。

1940年大衛到美國,和佩吉結婚。這時的大衛希望從政,於是在父親的幫助下到約紐市長拉瓜迪亞手下當助手。1942年5月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大衛抱著為國效力的想法應征入伍了,曾擔任戰地情報官的職位。

戰爭結束後,大衛回到父親的銀行,做了一名普通的銀行小職員,但因為勤奮和智慧,大衛的提升速度很快,到1956年,他就當上了大通銀行董事會的副董事長,這一年他才41歲。

上任之後,大衛大刀闊斧地對銀行進行了改革和整頓,並且合並了曼哈頓銀行,從而使大通曼哈頓銀行一躍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

1968年,大衛終於登上渴望已久的大通曼哈頓銀行的董事長寶座,從此對這家全世界一流的銀行的操控更加得心應手。大衛又做出一係列令人歎為觀止的壯舉,例如下注華爾街,建設國際大廈,將總部遷入其中,在政界遊走,巨資支持基辛格,搶先登陸蘇聯、中東及中國等地,將業務擴展到全世界等等。

縱觀大衛·洛克菲勒的一生,他在華爾街上創造了並不亞於老洛克菲勒的商業奇跡,被公認為國際金融領域中的一位領袖級人物。

茁壯成長,哈佛的流金歲月

常言道:富不過三輩。這句話指的是富家子弟大多是敗家子,而吃老本遲早會把一座金山都掏空的。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一百多年仍位居財富王國的頂端,靠的是他們從小便對下一代進行嚴格的培養教育。大衛·洛克菲勒便是在這樣的家教中成長的。

大衛5歲那年進林肯學校上一年級——比大多數人早了一年——因為他的所有哥哥都上了學,而他不喜歡獨自一人在家。由於林肯學校特別重視個人的發展,這樣大衛才得以跟上班級,並在16歲畢了業。

在大學的選擇方麵,母親對大衛的影響很大。他的父親有意避免向任何一個兒子說明自己的傾向性,因為他相信這應當是洛克菲勒家庭中每個成員自己獨立的選擇,長輩們拒絕以任何形式來影響他們的決定。結果,多少有些令他失望的是,他的子女沒有一個人進他的母校——布朗大學。母親則希望他們當中有一個人能念哈佛。她最喜歡的兄弟——溫思羅普·奧爾德裏奇——就畢業於哈佛,她希望洛克菲勒兄弟中有人會沿著他的足跡走。大衛的哥哥們都上了其他學校,因此他是她的最後希望。雖然她並沒有向大衛施加過多的壓力,但她那靜靜的說服力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林肯學校沒有教給少年大衛多少東西,而且在教大衛閱讀、拚寫和語法方麵很不成功,當然大衛在誦讀方麵的自身缺陷也是一部分原因。大衛17歲時進入哈佛大學,第一年頗為不易,不過,通過勤奮刻苦,大衛還是獲得了平均B的成績。在學習方麵,這一年對大衛來說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過他感覺自己最不適應的是社交。大衛不僅比大多數同班同學小l歲,而且因為他是在備受保護的環境裏長大的,與同齡人在一起時不那麼輕鬆自如。大衛的哥哥們基本上不理睬大衛,這讓大衛平時交往的大多數是成年人。事實上,大衛在跟這些公眾人物或著名藝術家交談的時候,比跟同齡人在一起感覺更加舒服。

對人生成長來說,家庭教育的環境十分重要。因為一個人良好的心態和習慣,都是從那時起開始塑造和形成的。

——大衛·洛克菲勒在將近70年以後回憶這段日子時,大衛相信經曆了這樣一段大學生活,對自己一生的經曆都是大有幫助的。由於被迫應對在哈佛早期的不安全感,要掙紮著在學業上取得進步,並獲得大家的認可,大衛變得思想更加開放,忍耐力更強。也正因為如此,大衛結識了一批對日後人生頗有幫助的好朋友,如小喬治·S·弗蘭克林(本吉)和理查德·沃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