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教會孩子——花錢必須自己掙(1 / 2)

很多孩子不知道勤儉節約,花起錢來大手大腳,他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父母沒有及時告訴孩子金錢需要靠勞動獲得的道理。又加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過於寵愛孩子,對孩子的花銷過於放任,對孩子幾乎有求必應。因此,父母應該讓孩子參與適當的勞動,讓孩子知道掙錢的不易,明白隻有耕耘,才會有收獲的道理。

自己動手獲得金錢

現在很多孩子都很嬌生慣養,父母給錢成為理所應當,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去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金錢。因此,父母應當在適當的時候,通過勞動去培養孩子獲取金錢的能力。

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女兒12歲生日時,沒有贈送豐厚的禮物,而是留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業,讓她用自己的零花錢到報攤上買10份晚報,再原價賣出去。媽媽遠遠地觀察她、保護她。半個小時過去了,女兒抱著報紙走呀走呀,許多人與她擦肩而過,她卻不敢開口。是啊,她要把報紙賣出去,必須要戰勝自我、戰勝膽怯、戰勝虛榮。這需要一番思想鬥爭,需要時間。母親尾隨著那幼小的身影,又過了一會兒,孩子終於開口賣報了。成交了,她用意誌和勇氣獨立完成了這道作業題。隨後,母親把女兒帶到賣晚報的老爺爺麵前,從那裏得知賣10份報紙隻賺很少很少的錢。孩子不僅親身體驗到隻有通過適當的勞動才能獲得金錢的道理,更懂得了父母掙錢的不易。

“熱愛勞動是人最重要的美德。”孩子隻有深刻體會到勞動才能創造財富的道理,才會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使其受用一生。

有一位老人臨終時對他那好吃懶做的兒子說:“在屋後那片地裏埋了一壇銀子。”老人去世後,兒子便開始變得遊手好閑,總覺得父親給他留下了現成的“寶藏”。可是數月後,當他去挖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他母親對他說:“你整天無所事事,當然不能獲得金,隻有通過勞動,才能獲得財富,你幹脆種麥子吧!”兒子聽了之後就往地裏撒下了麥種,辛勤地勞動。麥子終於有收成了,當年的收獲真不少,他把賣麥子得來的銀子放在一個壇子裏。到了第3年,他繼續種麥子,繼續攢銀子。一天,他抱著那壇銀子對母親說:“媽媽,爸爸說地裏埋的那壇銀子,就是這一壇。”媽媽聽後笑著對他說:“你說對了!不勞動,金錢會從地裏冒出來嗎?”兒子剛開始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不靠勞動,拿到父親留下的金錢,直到母親點撥了他之後,才明白隻有勞動才能獲得金錢的道理。所以,他在地裏撒下了麥種,並經過辛勤的耕耘贏得了豐收。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不要忘了給孩子灌輸這個思想。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從小家教很嚴,靠給父親做“雇工”掙零花錢。他清晨便到田裏幹農活,有時幫母親擠牛奶。他有一個專用於記賬的小本子,把自己的工作量化後,按每小時0.37美元記賬,而後與父親結算。這事他做得很認真,感到既神聖又趣味無窮。

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嚴格照此辦理,並定期接受檢查,否則,誰也別想得到一分錢的費用。洛克菲勒家並非一貧如洗,也不是家裏有意苛待孩子,而是為了從小培養孩子勤勞節儉的美德和艱苦自立的品格。小賬本上記載的是孩子打工賣力的流水賬,更是孩子接受磨難和考驗的經曆!孩子更加深切地懂得要通過適當的勞動獲得金錢。其實,不少發達國家對待在校學習的孩子,要求也是非常“刻薄”的。

在日本,許多學齡孩子利用課餘時間,在商店售貨,在飯店洗碗、端盤子,照顧老人,做家教等,用來掙錢交學費及零花。孩子對金錢不愛惜,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父母就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知道掙錢的不易,從而讓孩子知道用自己的勞動獲取金錢的意識。

告訴孩子:錢來之不易。

父母可以帶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隻有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工作是多麼辛苦,他才會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才會明確地知道金錢是從何而來的。對於孩子來說,買一件東西究竟需要多少錢,他是沒有概念的。如果孩子要求買的東西很貴,父母可以把辛苦積攢的錢兌成小麵值放在孩子的眼前,他就會突然醒悟,原來要購買的這個東西如此珍貴。這樣一來,孩子更學會了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

告訴孩子:父母掙錢不容易。

父母要讓不懂世事的孩子體味父母的辛苦。當父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時,頑皮的孩子很可能會纏著你陪他玩。父母可以這樣說:“媽媽(爸爸)很累,因為媽媽(爸爸)想在六一兒童節為你實現一個心願。所以,媽媽(爸爸)要辛苦地工作賺錢。你能給媽媽(爸爸)捶捶背嗎?”這樣的回答既告訴了孩子父母掙錢不易,讓他體會大人的艱辛,同時又增進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