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是誰釀成的悲劇(1 / 1)

浙江省金華市一個上高中二年級、年方17歲的少年徐某,隻因忍受不了母親一天到晚要他“學習”的嘮叨,竟殘忍地向母親下了毒手。

1998年1月26日上午11時左右,在外地工作的徐某的父親回到金華市區的家中,見裏麵空無一人,在桌上他看到了兒子徐某留的一張字條:

爸爸:媽媽得了絕症。她不想連累這個家,她先走一步……我實在承受不了這樣的打擊,我也走了,去找媽媽……我可能過了年回來,或者不回來,聽天由命。對不起!爸爸……

徐父一看大吃一驚,到學校一問,兒子果真沒去上學,也沒有請假,他和親戚朋友一合議,覺得此事蹊蹺並翻箱倒櫃後,竟看到家中一隻木箱裏躺著妻子的屍體。

據徐某交代:去年12月底,徐母參加了家長會後得知,徐某這學期期中考試的成績竟排在班級第18名。回家後,徐母很生氣,狠狠地打了徐某一頓。徐某喜歡踢足球,徐母就說:以後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斷。徐某覺得,母親對自己管得實在太嚴了。他有些不滿,這種不滿在1月26日便如火山般爆發了。

中國有句古話: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意思是說,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最了解,有的家長自豪地說:“我天天與孩子在一起,怎能不了解孩子呢?”您也許能準確說出孩子生長的每一個細節,最喜歡吃什麼、穿什麼,但除了這些,您知道在不同的年齡段上的孩子會出現什麼心理特征嗎?會有哪些心理變化嗎?有什麼樣的煩惱嗎?

還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9歲的男孩小浩,學習自覺性差,做作業拖拉,學習成績不能盡如人意,總維持在中等水平。平時表現有:頭暈、情緒低落、孤獨、好生悶氣。煩悶時,常抓腦袋,扯自己的頭發。與他交談時,他一語不發,時而搖頭,時而點頭,至多回答“是”或“不是”

通過一係列心理測試檢查,發現他智力正常但有明顯的情緒障礙,屬於大腦感覺綜合功能欠佳。由於城市生活空間狹窄,孩子被約束在水泥構建的盒子中,缺少摸爬滾打的訓練。據精神衛生部門專家指出,約有1/3的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綜合失調。

究其根源,是其家庭情況導致的。小浩的父親總是早出晚歸,還經常出差,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家庭事務。母親學曆不高,為了孩子不重蹈自己的覆轍,她不惜一切代價給孩子創造學習條件。還請了一個大學生輔導他的學習,指導他生活,誰知他並不領情。一天清晨,小浩起床,唉聲歎氣,嘴裏喃喃自語地說:活著沒意思,不如死了好,老師說了,書讀不好長大了就徒傷悲,徒傷悲就死了唄!死了不就平安無事了!話畢,隻見他一臉的智慧和解脫,結果釀成了悲劇。

1999年夏天,寧夏某中學初三學生陳某在得知自己期中考試有兩門課不及格,且沒拿到《縣高中招生報名表》的情況下,從三樓教室的窗口跳下,摔在樓下的花池中,造成腰椎體輕度變形,壓縮性骨折。

這一樁樁鐵的事實難道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嗎?

我們看到孩子們稚氣的麵孔流露出的煩惱和無奈,聽到孩子們絕望無助的呼喊,孩子們或因沉重壓力輕生自棄;或視家如墳墓,不惜一切代價離家出走;或擋不住誘惑走上犯罪之路;或人格畸變,無法正常地學習、生活……

所有這些,大都可以歸咎於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如果把中小學生的生活比喻成一條清澈的河水,那麼,心理障礙就是河水深處湧動的黑暗漩渦。如果缺少正確的引導,這漩渦可能會造成驚人的破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