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看曆史》―藍獅子新曆史記錄者寫作計劃 總序(1 / 1)

創刊5年以來,從《國家曆史》到《看曆史》,“公民寫史”一直是我們的核心理念和行為動力。

我們曾經寫道,席勒說過,寫曆史的不是神靈,而是權力受限製的人們。

於是曆史便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充斥著遺漏、掩飾、遮蔽、避諱與歪曲。而在曆史迷宮中尋找來時的道路與去往的方向,就成了當代寫史者的天賦責任。

曆史,是一個國家、社會乃至整個人類的集體經驗,這種集體經驗的保存,或者說知道和書寫曆史,既是公民權利,也是公共事務。

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主張所有人都拿起筆和紙,或是照相機、攝像機、電腦,或是通過網絡社區、博客、微博,來記錄一切的過去和過去的一切,既可以書寫大曆史,也可以記錄微家史。我們留下的記錄,未必是宏大敘事,但點點滴滴的事實,將會彙成最本真的大曆史。

於是數年以來,我們致力於搭建“公民寫史”的平台,如“全國中學生曆史寫作大賽”,每年發動數萬名中學生拿起紙筆書寫家史;與新浪、騰訊等網媒合作的“微家史”,吸引網友們以短短一言記下曆史一段。

相較之下,“《看曆史》——藍獅子新曆史記錄者寫作計劃”或許是這些項目中參與人數最少的一項——我們聯手設立的寫作基金,計劃每年資助5名曆史寫作者,支持他們采訪、記錄和寫作,並以雜誌或圖書的形式出版。

但事實上,即使是每年5位作者,尋找起來仍然比較艱難。我們希望他們是非官方、非學術的獨立寫作者。相較於市場上大量的暢銷曆史作品,我們心儀的作品是嚴謹可靠而又不失漢語之美的非虛構寫作。這不單是一個出版項目,而是致力於搭建一個開放的曆史寫作平台,支持以嚴謹的姿態和優秀的寫作來對曆史進行探索和記錄,與優秀的記者、作者和研究者一起,拓展曆史寫作的廣度、深度和高度。

無論如何,在項目啟動一年多之後,在100多份初始申請中,第一批成果得以麵世。除了感謝優秀的作者與我們一道探索之外,尤其需要感謝我們的合作者,藍獅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吳曉波先生及崔璀、王留全、餘燕龍等優秀同行。我們的合作基於理念的默契——盡一己之力為中國的曆史記錄者提供成長的平台和表達的空間,為時代存照,為曆史留證。

《看曆史》雜誌 唐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