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戰役結束以後,林彪的思想一點兒也不輕鬆。解放海南島一役,毛主席把任務交給了他,他把任務又交給了鄧華,雖然他在作戰指揮上心胸坦蕩,有一貫放手部下的作風,但在具體步驟上他又謹小慎微,思慮有加。在四野司令部的作戰室裏,他在同司、政其他首長議過關於廣西戰役給中央軍委的報告後,又將15兵團關於奪取海南島的作戰建議看了一遍,在他的思慮中,有一個陰影,揮之不去,那就是不久以前,我三野部隊攻打金門失利的情景。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但國民黨殘兵敗將還有200多萬,7個主力集團,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中南地區和西南地區,台灣及東部沿海地區已成為國民黨最主要的戰略基地。其海空軍的200多艘艦艇和300餘架作戰飛機也在此虎視眈眈。
就在我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總攻的前一天,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曾指示三野總部,解放上海之後即可迅速進兵東南,提早入閩。所以,三野第10兵團戰上海之後,迅速撤出上海,在蘇州、常熟、嘉興一帶集結休整,並進行緊張的入閩作戰準備。
一時間,東南沿海成了整個世界為之關注的熱點。在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之前,中央軍委尚未將解放台灣問題納入行動計劃。占領南京之後,中央軍委根據國民黨兵力部署的現實,決定立即研究解放台灣的問題。解放台灣,首先需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迅速建立一支近期可以使用的空軍;二是掃清屏護台灣的外圍,占領攻台出發陣地。
1949年7月10日,毛澤東致信周恩來,
我們必須準備攻台灣的條件,除陸軍外主要靠空軍。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把握更大。我軍空軍要壓倒敵人空軍,短期內,例如一年是不可能的。但仍可考慮選派三四百人去遠方學習6至8個月,同時購買飛機組成一支攻擊部隊……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提出了一個比毛澤東原設想更大的計劃:通過向蘇聯人購買作戰飛機和突擊培訓飛行員,一年內建成一支較國民黨空軍略占優勢、擁有300至500架作戰飛機的人民空軍部隊。這一計劃得到了毛澤東的同意。
解放台灣前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掃清屏護台灣的外圍,占領攻台出發陣地。為此,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將其屬下的15個軍,60多萬人的4個兵團進行了戰略劃分:將第24軍調往山東攻擊由美軍和國民黨聯合駐守的青島;第7兵團準備解放舟山群島;第8兵團警備寧滬杭地區並進行剿匪:最強的主力第9兵團在蘇南休整訓練準備用於以後的渡海攻台:第10兵團則負責進軍福建,占領攻台出發陣地。我10兵團向福建沿海挺進後,捷報頻傳:8月17日,解放福州,殲滅國民黨2個軍9個師共3、9萬人。福州解放後,國民黨軍的一個團逃到閩江口的馬祖島據守。
9月中旬,我10兵團28軍,幾乎未經激烈戰鬥,就輕鬆地解放了福建沿海最大的島嶼平潭島以及大,小練島、南日島、湄州島,殲滅守島國民黨部隊9000餘人。
10月15日,我10兵團開始攻擊廈門,經過兩天兩夜浴血奮戰,於17日上午9時,全殲了國民黨廈門守軍2萬餘人,為我軍渡海作戰寫下了成功的第一頁。
廈門大捷對10兵團特別是葉飛司令員是一次巨大的鼓舞,葉飛司令員應廈門市委的請求,命令10兵團部由同安渡海進駐廈門,協助廈門市委主持接管工作,並命令兵團後勤部在10月底以前,籌措大米200萬公斤,柴草300萬公斤,以保證部隊和廈門市民的生活供應,攻擊金門的戰鬥交由第28軍前指執行。
進攻金門的任務由我28軍82師全部、84師251團、29軍85師253團及87師259團共6個團的兵力擔任。
28軍是1947年4月由原八路軍山東渤海軍區的地方武裝升級組建的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發展起來的。
29軍原是1945年11月由原新四軍蘇中地方武裝建立起來的第7縱隊,1947年初升為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主力北撤山東後留在蘇中敵後進行遊擊戰爭。
在解放戰爭中,28軍脫穎而出,以善守著稱:29軍以前缺乏打大仗的鍛煉,在進攻上海時,三野的首長有意將其布列於主攻方向,使其積累一些經驗。總的說來,這兩個軍的官兵已具備了攻堅作戰的能力,但這兩個軍和全軍其他部隊一樣,沒有兩棲作戰的訓練,而且,被勝利激勵著的部隊也沒有對兩棲作戰的困難進行充分的論證,更為嚴重的是,指戰員們根本不了解潮汐、船舶等因素在兩棲作戰中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