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英明決策戰海南(1)(2 / 3)

鄧華聽了這一番話,就自個兒思考著,沒有再問。

洪學智副司令員說,渡海作戰的首要問題是船隻問題,現在廣東沿海漁船不少,我們可以征集漁船,載運部隊渡海。可是漁船都是木帆船,是靠風力和人力航行的,航速很慢,還要風向是向南刮的北風,東北風才能順風航行。

鄧華聽完洪學智的話,接著說,是啊,我在10月中旬接到毛主席和四野前委準備令我們兵團進行渡海進攻海南島戰役的預令後,這段時間我就在研究思考這個問題,我也是首先想到了老洪講的渡海的船隻問題。也想到了你們作戰科提出的那些問題。這些問題都對我們采取什麼樣的戰役作戰方針與什麼樣的作戰樣式很有關係。現在我軍在陸上作戰是采取大迂回大包圍的作戰樣式,抄到敵人後麵,一舉殲滅敵人一個集團,比如這次廣西戰役殲滅白崇禧集團,四野首長就是這樣打的。可是我們這次是渡海登陸作戰,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就不能采取大迂回大包圍的作戰樣式了。因為我們不能靠兩條腿走路,而是要靠乘船過海。

他接著點著了一支煙,吸了一口說,剛才老洪說乘坐漁民打魚的船,我們想到一塊了。我想漁船在海上打魚,不是一大群船隻在一起,而是十幾艘,至多十來艘在一起打魚,我們部隊乘坐漁船渡海,就要偽裝像打魚的樣子。因此,就不能使用大部隊乘大批的漁船,我們可以使用小部隊扮作漁民打魚,偷渡到海南島上去。

他停頓片刻又說,我們為什麼想到這樣做呢?主要是島上有馮白駒同誌領導的瓊崖縱隊,有根據地這個有利條件,我軍小部隊偷渡,他們可以接應我軍登陸,然後帶領我小部隊進入裉據地,隻要第一批小部隊偷渡成功,我們就可再派小部隊偷渡,用這種方法,送到海島上一個師的兵力,我們再實施大舉渡海登陸,就有了強有力的接應部隊了,我軍大舉登陸時,使敵人處於內外夾攻之勢,這樣我軍就可以穩操勝券。請你們想一想,我們采取這樣的辦法行不行?

洪學智說,我同意小部隊偷渡的辦法,據我看這個辦法行得通。一是島上有馮白駒同誌可以接應我們,二是敵人現正在整頓部隊調整部署,薛嶽也不會想到我們會采取用小部隊偷渡,我們現在也隻有采取這個辦法,除此再沒有別的好辦法了。我們又不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隊打日本軍隊那樣,在海,空軍的支援下,用現代化的渡海工具登陸。賴傳珠政委說,我同意老鄧和老洪講的這些辦法,這次渡海作戰是沒有先例可以借鑒的,完全靠我們自己來創造。三野打金門島失利,除其他原因外,我看還有兩條,一是金門島小,敵人兵力多,戰鬥力強:二是島上沒有我黨、我軍接應。我們打海南島的情況和他們就不一樣了,我上麵講的這兩條就比他們有利,我們要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些對我有利的條件。我們可以建議四野總部立即將兩個軍向雷州半島開進,一方麵肅清半島上的殘敵和土匪,一方麵部隊靠近海邊就好了解,熟悉大海和海峽的情況,並進行海上訓練。

夜已經很深了,但15兵團的三位首長卻興致盎然。作戰科長在一旁說,聽了首長們的研究,給我啟發很大,采用小部隊乘木帆船偷渡過海,這在戰爭史上是沒有先例的。我們小部隊分批偷渡過去,這不僅對接應我軍大舉登陸有利,而且對目前支援瓊崖縱隊反敵人的“圍剿,”也是很有利的,有我軍小部隊登陸海南島,那給瓊崖縱隊和島上的人民鼓舞是會很大的。鄧華司令點了點頭,表示了認可。然後說,我們已經形成了初步意見,以我們三個人的名義,發個電報給四野前委和中央軍委。賴,洪表示同意。

1949年12月15日,鄧,賴,洪給四野前委和中央軍委的電報大意是,對海南島登陸作戰與他處不同,海南島上有我黨領導的瓊崖縱隊這個很有利的優越條件,但重要的是船隻的準備,其次是對付敵海,陸、空的擾亂。為加強準備工作,建議以43軍、40軍各以一個主力師現在即進駐雷州半島,肅清殘敵,在對海南島作戰準備期間,以兩個軍采取小部隊偷渡辦法,先運過一部分部隊配合當地武裝,以便接應兩個軍主力登陸,主力大規模登陸作戰時,擬第43軍、第40軍各以1個師為第一梯隊齊頭並進,在海口東西兩個方麵登陸,以便互為支援,分散敵人力量,使登陸作戰易於成功……

2、難忘的金門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