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鬥結束後,我少數突圍成功的官兵仍堅持在山區打遊擊戰,一直到28日下午,我軍官兵仍在山崖、淺灘處與敵軍周旋,在246團團長孫玉秀的帶領下,悄然到達沙頭,遺憾的是,在沙頭附近再度被國民黨軍隊合圍,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孫玉秀負傷後寧死不屈,犧牲在戰場上,其餘戰士全部被俘。我244團團長刑永生負重傷後被國民黨軍隊包圍,被俘後不久即犧牲。我251團團長劉天祥犧牲後,政委田誌春率50人打遊擊,終因彈盡糧絕被俘。我253團政委陳立華在打遊擊中被包圍,戰至最後犧牲。另據台灣出版的戰史稱,253團團長徐博隱蔽在山洞一個多月,靠夜間出來到農田中挖番薯過活,後經國民黨部隊反覆搜山而被俘。
到此,我登聯隊包括船工、民夫在內的9086人,除部分被俘外,大搬烈犧牲。據我軍販得到的消息,國民黨軍總1惟亡9000餘人。
金門之戰的失利,引起了全軍、全國震動,這次失利在我軍戰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天漸漸暗了下來,工作人員拉亮了電燈。林彪想到這裏,又踱回辦公室桌前,拿起第15兵團給他和毛澤東關於海南島作戰的建議電報文稿,他仔細地看了一遍,又輕輕放在電話機旁,然後習慣性地踱起步來。林彪沉思許久,手裏攥著的幾顆黃豆,一顆也沒有吃。就這樣默默地過去半個小時,都知道他的這個習慣,誰也不敢去打擾他,終於,他下了決心,對站在不遠處的參謀人員說:“立即發給毛主席。”
3、身在異國,決策千裏
風起雲湧的1949年底,互為對手的兩位曆史人物都離開了中國大陸。一位是蔣介石,12月10日,從成都雙流機場乘美齡號飛機逃往台灣,一去不複返。一位是毛澤東,12月16日,乘火車到達蘇聯首都莫斯科,開始長達兩個多月的訪問。
然而這兩位身在異國他鄉的對手和同胞,都在關注著海南島的戰局。新中國成立伊始,全國人民投入到緊張而熱烈的經濟建設工作。與此同時,中共中央決定毛澤東出訪蘇聯,其主要任務是:參加斯大林70壽辰慶祝活動:就兩黨兩國之間所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並具體商議與解決有關兩國利益的若幹問題:商談和簽訂兩國之間的有關條約,協定等。
毛澤東偕陳伯達以及汪東興、葉子龍、師哲等於12月6日從北京出發,16日到達莫斯科。
莫斯科的冬季,天寒地凍。一路風寒又患感冒的毛澤東,在緊張的外事工作中,仍然關心著中國南疆的戰事。
18日,蘇聯,莫斯科郊外姐妹河斯大林第二別墅。
毛澤東坐在沙發上,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林彪發來的電報。他的目光停留在如下文字上:
對海南島作戰準備,在休整期中采取小部隊偷渡辦法,先運過一部分部隊配合當地武裝,以便接應主力之登陸。主力大規模登陸作戰時,擬第43、40軍各以一個師為第一梯隊齊頭並進,在海口東西兩個方向登陸,以便互為支援,分散敵人力量,使登陸作戰易於成功……
據知情人回憶,林彪致電中央軍委及毛澤東主席,闡述攻取海南作戰計劃後,毛主席在莫斯科並沒有立即複電。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毛澤東憂心忡忡,反複權衡呢?實際上毛澤東和林彪擔心的都是同一個問題……1949年10月17日,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解放廣州後的第三天,毛澤東即致電林彪:
……使15兵團易於攻取海南島,消滅殘敵,平定全粵。
當時,從廣東潰敗下來的國民黨軍殘部已逃到海南島,連同島上原有部隊,共計10餘萬人,經重新整編,並依靠島上50餘艘艦艇、40餘架飛機,在國民黨海南防衛總司令薛嶽的指揮下,組成所謂海陸空立體防禦體係一一“伯陵防線”,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渡海登陸。此時,第四野戰軍正在廣西境內作戰。
欲解放海南,必先平定兩廣,11月中旬,鄧華麾下43軍從廣州出發向西迂回,千裏奔襲,投入粵桂邊戰役,痛擊國民黨白崇禧部,解放兩廣內陸後,迅速向沿海地區集結。
12月初,隨著廣西戰役的基本結束,四野前委開始著手進行攻打海南島的準備工作。鑒於四野第15兵團所屬的第48軍尚在贛南,第44軍還要衛戍廣州及肅清廣東省殘匪,隻有43軍可用於海南島作戰。於是,林彪電告正在訪蘇的毛澤東,擬增派第12兵團的第40軍參加海南島戰役。同時決定,派李作鵬的43軍與韓先楚的40軍一道,並配厲加農炮兵第28團,高射炮兵第1團和工兵一部,共計10萬餘人,組成“渡海兵團,”由中共華南分局書記葉劍英統一領導,由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組織指揮,“采取小部隊偷渡”的辦法,渡海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