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英明決策戰海南(4)(1 / 3)

據楊迪老人回憶,從兵團1949年12月中旬受命,一直到1950年3月初實施第一批偷渡,對這個問題,鄧,賴,洪首長經過不斷研究,逐步明確,最後定下決心,用了將近2個月的時間。

1950年1月3日,林彪、鄧子恢、譚政、蕭克、趙爾陸致電鄧、賴、洪並告葉劍英、方方:你們考慮可以先派出少數兵力,例如一個營,攜帶電台,偷渡一次,取得經驗,到達瓊崖後則與遊擊隊會合,打遊擊。並說,是否有引起敵人對瓊崖增兵的可能,亦請考慮到。

兵團收到四野總部的複電後,鄧、賴、洪首長都很高興。鄧華說,四野總部已同意我們實施小部隊偷渡,我們在抓緊渡海準備工作的同時,即要43軍先作偷渡的準備,40軍也可以同時作偷渡的準備,我們再將渡海作戰的諸問題,發個電報給四野總部。

1950年1月5日10時,四野首長複電指出,目前尚未進行一次偷渡,偷渡究竟困難到什麼程度、有利到什麼程度,均尚未發現,故目前必須實行偷渡,才能打破此種疑問,才便於更加有把握的確定爾後之作戰。1月6日,四野首長又電日,你們可試派人員去海南島與馮白駒會合進行偵察。

恰在這時,一位心情振奮、意氣風發的中年人正在瓊島澄邁泥濘的小路上疾走。此人姓符名振中,是中共老資格的黨員馮白駒領導的瓊崖縱隊參謀長。

他此行是奉召去馬村見馮白駒。

馮白駒,1903年出生,廣東瓊山人。1925年入上海大學,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中共瓊山縣委書運,工農民主政府主席、瓊崖特委書記。1930年,他領導組建瓊崖工農紅軍第2獨立師,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1946年全麵內戰爆發,他領導瓊崖革命根據地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粉碎了敵人的“圍剿”,保存了革命的力量。1947年5月任中共海南區黨委書記。同年奉中央軍委之命,將瓊崖抗日遊擊獨立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部隊約2萬人。另外還有三個縣的革命根據地,及分散在各縣的小塊根福建龍岩人。1928年與郭滴人等領導了龍岩後田農民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曆任閩西紅軍第7軍19師57團黨代表,中共閩西特委書記兼紅12軍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4師政治委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三書記兼中原軍區副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二政治委員等職。

據地和遊擊區。

瓊崖黨和紅軍在同大陸隔絕及反動派的殘酷圍攻下,不屈不撓,浴血苦戰,23年紅旗不倒,在中共黨內傳為佳話。經曆千難萬險和磨難的瓊崖指戰員為內應,顯然是瓊島解放的極有利條件。

符振中趕到馬村,在草寮中見到了馮白駒。兩人寒暄之後,馮白駒直截了當地說“解放軍主力已經在雷州半島集結,上級指示我們派一位領導幹部,去廣州向15兵團彙報海南的情況,提出我們關於解放海南的作戰意見,協助大軍主力渡海。我們經過研究,覺得你去比較合適。”“堅決服從組織上的決定。”符振中答道。

“好!”馮白駒拍拍符振中的肩膀,對符振中說,“時間緊迫,你要抓緊動身。見到鄧華,賴傳珠等首長後,轉達我們兩點建議:一是趁敵人防線還在部署中,先偷渡一部分兵力過來;二是如果偷渡條件不成熟,也可先派一批幹部,並運一部分槍支彈藥過來,充實瓊縱的戰鬥力。”符振中領受任務後,便積極通過社會關係,搞到渡海船隻。1月下旬,符振中避過國民黨海軍的攔截和陸、空軍的監視,到達雷州半島,被118師的同誌接送到40軍指揮所。

鄧華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說馮白駒同誌能夠派少數同誌偷渡過海,那我們實行小部隊偷渡一定會成功的。

為了統一對廣東方麵的軍事領導,中央軍委於年前11月決定廣東軍區與第15兵團合並,中共華南分局書記葉劍英任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任第一副司令員,洪學智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肖向榮任政治部主任。合並後,第15兵團並未撒銷建製,仍是原班人馬,鄧華、賴傳珠、洪學智仍是第15兵團的領導人。

1950年1月25日,符振中與韓先楚一道到廣州,向葉劍英、鄧華、賴傳珠、洪學智等人彙報了海南敵我雙方情況,並提出了渡海作戰的建議。翌日在中共廣東軍區黨委會上,確定了兩個團先行偷渡海南島,然後接應主力部隊登陸的方針。

4、毛澤東雄才大略

武漢的冬季並不太冷,有陽光的照射,四野司令部裏暖洋洋的。林彪接到葉劍英的電報後,詳細聽取了專程來武漢的洪學智的彙報。洪學智開門見山:“我這次就是向林總要錢來的,改裝機器需要大筆經費,兵團和華南分局都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