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紅旗直插五指山(1)(2 / 3)

但他的對手也是位身經百戰,足智多謀的戰將。15兵團司令員鄧華,決心將計就計,趁薛嶽以其主力圍攻43軍登陸部隊,來一個更大的反包圍,在澄邁及其以北圍殲吃掉薛嶽的主力。這就是有名的包圍圈層層相套的瓊北圍殲戰。取勝的關鍵,一方麵在於43軍登陸梯隊能堅守陣地,頂住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的猛攻,另一方麵在於40軍登陸的主力,能戰勝疲勞,急速從瓊西北東進,在瓊崖縱隊的協同下,將進攻128師的國民黨軍大包圍,由瓊崖縱隊協同作戰。40軍接到命令後,於19日夜間主力7個團從加來,多文地區出發,不顧國民黨軍飛機轟炸掃射,向東疾進。

決戰是21日淩晨展開的。40軍豐力還在東進趕路,國民黨62軍等部,在飛機、大炮的支援下,向解放軍128師陣地發起猛烈的內外夾攻。128師毫不示弱,迅速調整部署,用少數兵力抗擊外線圍攻,集中主力於內線殲擊被包圍的國民黨軍252師。戰鬥激烈,傷亡很大,在內線攻擊的解放軍382團3營7連,向國民黨軍的核心陣地強攻數次都不下,全連隻打剩1名排長和6名戰士。參謀長孫幹卿直接指揮,營長劉連科用機槍掩護,排長劉萬成率僅剩的6名勇士衝了上去,終將地堡逐個炸毀,攻克了陣地。打援的先遣偷渡379團等部在瓊崖縱隊3總隊及獨立團配合下,打退了國民黨軍的輪番衝擊。終於贏得了時間,讓43軍主力趕到澄邁縣即分兵兩部北上,於21日傍晚抵達美亭東西兩側地區,將圍攻128師的國民黨軍包圍起來,形成了內外夾擊的態勢。戰場上出現了包圍與反包圍、內線與外線的犬牙交錯的複雜局麵。雙方都不敢炮戰,在許多地方短兵相接進行肉搏戰。解放軍登陸的梯隊到底是四野的頭等主力,越戰越勇。22日上午,登陸梯隊與瓊崖縱隊的配合部隊一齊發起猛烈的攻擊。

這時,在海口市指揮的薛嶽才弄淸楚是解放軍四野的大部隊來了。他想起蔣介石叮囑過不要將兵力都拿去拚了,因而擔心主力被全殲,急忙命令剩餘部隊撤退。這次圍幷戰,解放軍登陸部隊全殲薛嶽的252師,重創其62軍等部。薛嶽部署的環島防禦體係的核心陣地,諒北守備區土崩瓦解。

薛嶽見大勢已去,眼見其苦心經營的瓊北,瓊東各防禦體係及指揮機構頃刻間土崩瓦解,潰不成軍。為避免全軍覆滅,遂於22日下午下令全線南撤,同時又急電台灣,要求火速派艦船駛來瓊南榆林港和八所港,接運殘部撤離海南。

薛嶽下罷命令,便跟陳濟棠等廣東省和海南島黨政軍要員,登上飛機,逃往台灣。

1950年4月22日展,雷州半島,徐聞縣,第15兵團指揮所捷報頻傳。43軍,40軍在美亭,黃竹地區,取得與敵決戰勝利後,渡海作戰兵團指揮所獲悉敵軍殘部已分路南撤,鄧華司令員及時,迅速地向兩個軍發出乘勝追擊的命令,命分東、西、中三路猛烈追殲逃敵。

東路,以40軍主力、43軍128師,從現在位置出發,經文昌、嘉積、樂會,萬寧,陵水向榆林,三亞追擊,直至天涯,海角;中路,以43軍129師、127師380團,於24日展登陸後,從美亭地區出發,經那大、白沙,向北黎、八所追擊前進;西路,140軍留在那大市的118師352團1個加強營,從那大急行軍到洋浦港,乘機帆船,從海上向八所、北黎追擊前進。

鄧華命令兩個軍各派1個師,運用猛打、猛衝、猛追的“三猛戰術”,迅速搶占海口市,並令兩軍各師派出偵察分隊,和若幹小分隊,跟蹤逃跑之敵,以便於我發起追擊時,能迅速找到追擊的方向和目標。40軍,43軍的主力則就地略作休整。當得悉敵人全線退逃時,就運用“三種情況、三種打法”猛追敵人。敢於打莽撞仗,實施“三猛戰術,”這是四野在東北三年多時間的作戰中,經曆了各種各樣的陣仗,為正確貫徹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在實際總結概括出來的具有指導意義的六個戰術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