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2 / 2)

在那與地球近在咫尺又遠得無法想像的外太空,死星繼續走向自己的末日。它又發生了幾次氦閃,但規模比第一次小,氦聚變生成的碳和氧又組成一個新的核心。緊接著,碳氧核心又被點燃,產生出更重的氖、硫和矽元素。這時,恒星內產生了大量的中微子,向宇宙空間散發。這種不和任何物質發生作用的幽靈般的粒子,不斷地帶走核心的能量。漸漸地,死星中心的核聚變已無法支撐沉重的外殼。曾使死星誕生的萬有引力現在幹起了相反的事,死星在引力之下坍縮,成了一個致密的小球。組成它的原子在不可思議的壓強下被壓碎,中子和中子擠在一起。這時,死星上一茶匙的物質就有十億噸重。首先坍塌的是核心,隨後失去支撐的外殼也塌了下來,猛烈地撞擊致密的核心,在一瞬間最後一次點燃了核反應。

5億年引力和火焰的史詩結束了,一道雪亮的閃電撕裂了宇宙,死星化做億萬塊碎片和巨量的塵埃。強大的能量化為電磁輻射和高能粒子的洪流,以光速湧向宇宙的各個方向。在死星爆發3年後,其發出的強光輕而易舉地推開了那片星際塵埃,向太陽撲來。

在死星爆發時,8光年外的人類正處於鼎盛時期。雖然,他們早已得知自己生活在宇宙間一粒小小的塵埃上,但他們並未從心理上接受這一事實。在剛剛過去的那個世紀中,他們掌握了核裂變和核聚變的技術,用禁錮在矽片中的電脈衝造出了複雜的智能機器,自以為已掌握了征服宇宙的力量。他們還破譯了DNA的秘密,自以為可以代替上帝來管理萬物的生死。沒有人知道,死星的強光正日夜兼程地撲向這個小小的藍色行星。

死星的強光越過了人馬座三星後,又在冷寂而廣漠的外太空走了4年,終於到達太陽係的外圍。在那兒,太陽的光壓已經很弱,彗星失去了彗尾,在死寂的空間遊蕩。死星的強光在這兒同人類進行了第一次間接的接觸。距地球十多億公裏的遠方,有一個人造的物體在銀河係的星海裏孤獨地跋涉著,這就是20世紀70年代從地球啟程的“旅行者”號星際探測器。它像一把形狀奇怪的傘,傘麵是對準地球的拋物麵天線。探測器上帶著一塊人類的名片,那是一塊畫有兩個裸體人的鉛合金板,還有一張唱片,上麵錄有聯合國秘書長對外星文明的問候,還錄有地球大海的濤聲、小鳥的鳴叫和中國古曲“高山流水”等。這個人類向銀河係派出的使者首先領略了宇宙的嚴酷,在它被死星之光淹沒後,立刻變成一堆熾熱的金屬。傘狀天線因從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突然升溫而變形扭曲。檢測高能射線的蓋革-米勒計數管因射線強度過大而呈飽和狀態,讀數反而為零;隻有紫外線探測器和磁場儀正常地工作了兩秒鍾,在集成電路被高能射線摧毀之前,“旅行者”號上的計算機向地球發回了一串令它的製造者難以置信的觀測數據。由於發射天線已經損壞,設在內華達和澳大利亞的高靈敏度天線陣列永遠也不會收到這串數據了。但這已無關緊要,因為死星的強光洪流已經與這串信號同步到達了。

死星的強光越過了太陽係的邊界——冥王星,在它那固態氮的藍色晶體大地上激起一片蒸氣;很快,強光又越過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使它們的星環變得晶瑩透明;越過了土星和木星,高能粒子的狂風在它們的液體表麵掀起一陣磷光;死星的強光又飛行了1.5小時,到達月球,哥白尼環形山和雨海平原發出一片刺目的白光。死星的光芒也照亮了雨海平原上的一排人類腳印,那是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20世紀70年代留下的,當時不遠處的藍色行星上有上億人在電視中看著他們。在那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很多人都認為宇宙是為他們而存在的。

又過了1秒鍾,在太空中行走了8年的死星光芒到達地球。

(以上摘編自劉慈欣著《超新星紀元》)

第二章 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