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70%的地震分布在環太平洋地震帶,所以我們不得不說太平洋是一個孕育地震的“搖籃”。而在這個地震圈裏,日本因為位於靠近太平洋俯衝帶地段,所以最容易受到地震海嘯的侵擾。
1498年9月20日,日本東海道海底發生8.6級地震,並引發大型海嘯,波高達15~20米。海嘯在伊勢灣衝毀建築1000多座,造成5000人死亡。此外海浪侵入伊豆內陸達2千多米,屬三重縣的伊勢誌摩受災慘重,據靜岡縣《太平誌》記載,此次海嘯致2.6萬喪生,其中三重縣溺死1萬餘人。
1896年6月15日,也就是日本明治二十九年,日本東部發生了大地震,大地震引發大海嘯,30分鍾後,海嘯登陸,侵襲歌津、三陸、宮古、田野煙等市縣。根據三陸町綾裏的記載,此次海嘯水位高達38.2米,同時夏威夷地區記錄這個時候的當地海浪高為2.5~9米。此次海嘯造成8526棟房屋被毀,21909人喪生,船舶損失5720艘。在日本曆史上將這次海嘯稱為“明治海嘯”。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引發海嘯,海嘯造成大小港口癱瘓,5萬人喪生,8000餘艘船隻沉沒。
1933年3月3日,日本明治三陸發生8.1級大地震,雖然距1896年地震的震中不遠,但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地震是由正斷層引起的,而明治地震是逆斷層。這次地震造成4972座房屋損毀,3064人喪生,流失船隻7303艘。
1983年5月26日海嘯發生的地點有些特殊,並沒有產生在太平洋一側,而是在日本海。海嘯在日本海沿岸引起了高達6米的海浪,從北海道到九州都可以觀測到這次海嘯,這次海嘯損毀建築物3049座,104人喪生或失蹤,324人受傷,損毀船隻706艘,總共損失了約1800億日元。且不僅僅是日本,這次海嘯對朝鮮半島和蘇聯都有影響。但是在海嘯發生時,蘇聯已經接到了海嘯警報,故而命船隻全部立即駛向外海,因此沒有造成任何損失,而朝鮮半島造成了2人失蹤,51艘船隻受損,但對於朝鮮半島而言已經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海嘯災害。
1993年日本海再次發生地震,並引發了海嘯,此次災難造成日本230人死亡或失蹤,朝鮮33隻船舶損毀。
2.其他地區引發的海嘯
1946年4月1日,位於太平洋北麵的阿留申群島附近海底發生了7.3級大地震,並引發海嘯,曆時了45分鍾,海嘯到岸,首先襲擊了阿留申群島最東側的烏尼馬克島,摧毀了鋼筋混凝土建成的燈塔和高32米的無線電差轉塔。緊接著海嘯迅速襲擊了附近的夏威夷島,造成159人喪生,488座建築物損毀。
1998年7月17日,位於西太平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北的俾斯麥海海底發生了7.1級大地震。20分鍾後又發生了5.3級地震。2次連續地震過後似乎一切又平靜下來,住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西北海岸與西薩諾潟湖之間狹長地帶的近萬村民,聽到那由遠及近的隆隆聲,卻沒有想到是災難的來臨,還以為是飛機,且紛紛出來看熱鬧,但是突然間20千米長、10米高巨浪迎頭打來,一瞬間海水淹沒了7個村莊,1萬餘人中死亡7000多人,僅有2000多人死裏逃生。
從災難中得到反思
每一次大災難的來襲,人類都經受著幾近於毀滅性的打擊,2004年末,印度洋發生了空前的特大海嘯災難,波及幾十個國家,許多生命因此而折損。在得到世界各國和人民救助的同時,人們也不禁問了千百遍:人類對這樣的災難真的是束手無策嗎?
很多學者認為,隻要建立完善的預警機製,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那麼我們又要問了,真的這樣就可以了嗎?是的,這能達到避免災害的良好效果。例如,在印度洋海嘯發生時,一個遠在新加坡的科研人員,得知大海嘯即將來臨,於是他拿起電話通知了家鄉的父母,這個處於重災區的漁村沒有一個人死亡,這說明這次海嘯是可以預報的,地震波通過海水從印尼傳至數千千米外的泰國、印度、斯裏蘭卡等國,用時至少要90分鍾,90分鍾是怎樣的概念,大部分人逃命隻需要20分鍾就足夠了。時間就是生命,哪怕隻有1分鍾的時間,也可以有成千上萬人獲救。可見海嘯預警是何其重要。而這次受難的國家裏,不但疏忽了海嘯的防禦措施建設,而且也沒有很好地普及海嘯的預防和自救知識。
日本是一個多災的國家,由於地震和海嘯頻發,因此對於災難預防和國民救護災難方麵的教育相當重視。在日本東京都防災中心大廳中的醒目標語是:麵對災害,首先是自救,第二是互救,最後才是政府救助。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對於災區的人民,麵對災害,若是隻等待政府的救援,那一定是被動的,很多時候會因此喪失延續生命的良機。
人生活在地球上,稱自己為“萬物靈長”,而在災難來臨時,卻不如一隻甲殼蟲會保護自己,會躲避災難。人們不斷深思,不禁又有了更多的疑問:印度洋的海嘯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