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曆代開國皇帝,大都喜歡誅殺開國功臣,這個可怕的先例,就是劉邦開的。
劉邦做了皇帝之後,並沒有對自己的皇位掉以輕心,而是采取措施對皇權進行了鞏固。
第一個讓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異姓王。他們都有兵將,有的還有異心;第二不放心的就是其他將領,他們為功勞大小和賞賜的多少爭鬥不止,如果安撫不當,就會投奔那些異姓王作亂。還有原先六國的後代也不能掉以輕心。
在中央,丞相的權力對他這個皇帝也構成了威脅。劉邦自做了皇帝,到最後病死的八年時間,基本上都用在了解決這些讓他不放心的問題上。
劉邦第一個著手解決的,就是韓信。
劉邦即使在與項羽激戰之時,也十分關注內部的敵對力量,對於韓信尤其如此。他曾多次奪去韓信兵權,調走韓信兵馬。劉邦消滅項羽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削掉韓信的兵權。
韓信是個明白人,所以當劉邦要削去他的兵權,改封他為楚王的時候,他逆來順受,安心去了下邳,報答曾經給他飯吃的漂母,甚至封汙辱他的惡少為楚尉官。
韓信為了向劉邦表示友好,糾集各位異姓諸侯王向劉邦上表勸他當皇帝。但是無論如何,劉邦是不會放心他的。
消滅項羽之後,劉邦西返到達定陶,人不下馬,直接來到韓信大營。
韓信見劉邦駕到,立即迎接。
劉邦坐下,開口對韓信說:“將軍統率大軍,屢建奇功,剿滅項羽,我終身不會忘記。如今強敵已滅,兵戈漸少,將軍也應好好休息。我不忍讓你繼續受兵戍之苦,將軍交出兵符印信,返回封地過幾天太平日子吧。”
韓信明白其中深意,但是礙於麵子,沒說什麼,取出兵符印信,送還劉邦,從軍營中移出,自去驛館安息。大元帥韓信此刻完成了曆史使命。
韓信正欲返齊,忽聽漢王詔令,忙去聽旨。
隻聽劉邦說:“項羽已滅,楚地無王,何以鎮之?我考慮再三,隻有將軍有此能力。將軍本是楚人,熟悉楚地風俗,了解楚地民情。現改封你為楚王,將軍不要推辭。齊地隻有70餘城,楚地有89城,這也算獎賞將軍大功!”
韓信明知原委,但也不便明說,隻得交還齊王大印,換取楚王大印,自回下邳當楚王去了。
盡管如此,劉邦依舊十二個不放心。隻因又發生了一件事,使劉邦下決心搬倒韓信。
項羽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叫鍾離昧,一個叫季布。項羽滅亡之後,兩人都逃亡民間。鍾離昧與韓信是好朋友,所以偷偷地投靠了韓信。劉邦曾經下詔,懸重賞抓捕季布與鍾離昧。當劉邦得知鍾離昧在韓信處時,立即派使囑韓信交出。韓信不忍,推說他那裏沒有此人,將劉邦使者遣送回來。
漢六年(公元前201年)冬,有人上書說韓信要謀反,劉邦大驚,忙召眾將商議。
很多將領本來十分嫉妒韓信這個餓夫搶了他們的職位,一聽此言,紛紛表態,要發兵征討韓信。
劉邦何嚐不想如此,但是他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他能夠當皇帝,就是因為他有自知之明。劉邦沉默良久,令諸將退下,秘密叫人去請陳平計議。
陳平考慮再三,才問皇上怎麼知道韓信要反?
“有人對我說鍾離昧藏在楚王韓信那裏,我也派人查實了此事,但是韓信還上書說鍾離昧不在他那裏。這是他抗旨不遵,巧言欺朕。我因他平定天下有功,放他一馬。但是近來又有人密告,說韓信準備謀反。”劉邦說。
陳平問:“諸將是什麼態度?”
劉邦說:“各位都很氣憤,勸我發兵征討。”
“皇上的兵馬,能不能戰勝楚兵?”
“難說得很!”
“皇上手下大將,哪一個可與韓信相比?”
劉邦沉默一陣說:“找不出!”
陳平說:“兵卒不敵楚士,將領不如韓信,皇上如果出兵征討,韓信本來不反,也隻有反到底了!兵戈相見,勝負難料,實非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