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了半宿,平帝撂下一句“王莽,算你狠”撒手而去。
王莽同誌鴆殺了平帝,打算把孺子嬰扶上帝位。
王大叔選立皇帝的標準,就是不怕你年幼。年紀越小越好,最好是木偶人(如果天下人不反對的話),那樣才好擺弄。而孺子嬰符合這個條件,他才兩歲(實際上不過一歲多點)。
王莽或許厭倦了幕後操縱,這次來點幹脆的,直接居攝。
居攝,通俗地講就是攝政。王莽居攝,就是指他要替孺子嬰管理國家。後來,他嫌攝政王不夠拉風,又做起了“假皇帝”。
這裏的“假”,可不是冒牌的意思,而是代理的意思。
王莽同誌當上了代理皇帝,離建號立國隻差一步之遙。他每天下了班就琢磨,怎麼樣才能去掉那個“假”字呢,畢竟假的不過癮,不如真的好。
思來想去,他又想起了獻符瑞的故技。
有時候,經驗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成功的經驗。當王莽絞盡腦汁思索如何“由假變真”的時候,他突然想起了越裳氏獻野雞的故事。
正是因為那三隻野雞,他成為兩漢史上絕無僅有的安漢公。
這次也要通過符瑞,實現我的皇帝夢!
他心裏喊道。
初始元年(公元8年),大漢王朝發生了許多新鮮事兒:巴郡發現一頭石牛;扶風發現仙石。王莽認為這些都是祥瑞,讓人一概送到京師。
接著,齊郡當地的一個亭長做夢,夢到金甲神人告訴他,假皇帝應當成為真皇帝,要是不信,平地就會冒出一眼新井。第二天起來,亭長果然發現一眼新井,深有百尺。
王莽同誌抓住機遇,立刻發動王家班成員,於是王家班成員紛紛上書,要求王大媽去掉安漢公“假”皇帝的代理頭銜。
王大叔也出來表示,我其實不想做皇帝,隻是想效法周公,把孺子嬰養大,等他過了二十歲,我就把帝位還給他。
這話鬼才信。但王大媽就信了,她不僅批準了侄子的申請(改元初始),而且還勉勵他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