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同更始軍在河內激戰之時,劉秀在河北也取得節節勝利,河北大部分得到平定,局勢已在劉秀掌控之中。當時,各路起義軍、軍閥紛紛稱帝、立號,搶占地盤,受其影響,劉秀在部眾的強烈勸諫下,在高城即皇帝位。
少年劉秀就有匡複漢室的遠大誌向。起兵後,他的親哥哥劉演被害,他一度掩藏大誌屈就劉玄。從受更始帝劉玄之命到河北安撫之時,才算虎出牢籠,得以有機會施展他的抱負。
鄧禹在鄴城時,曾向劉秀提出他對天下的分析,說到:“更始帝雖然居關西,現在山東不安寧,赤眉、青犢的起義軍動輒數萬,三輔打著虛假的旗號往往群聚,不聽指揮,更始的諸將無能,大臣非有忠良明智、深慮遠圖之人,四方分崩離析,形勢可見,明公你要建大業,當今之計,奠如延攬英雄,取信於民,立高祖那樣的業績,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鄧禹的這番話,實際是要劉秀立大誌,統一天下。劉秀對此非常讚同,隻是當時還勢單力薄,他還沒表露出來。
當劉秀基本清剿完河北農民軍主力,河北大體安定之後,再加上寇恂、馮異在河內大敗更始軍,使河北得以更加鞏固。此時,劉秀以河北為根本的意圖已經實現。
劉秀在經營河北時,周圍已集聚了一個以南陽、河北豪強為基礎的軍事集團,這也為劉秀提供了強大支撐。河北、河內為劉秀以後的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樣劉秀占據一方,稱帝的條件已經成熟。
當朱鮪進攻河內之初,劉秀在河北進剿尤來軍的前線,聽到傳聞說朱鮪已攻破河內,劉秀心裏十分不安。沒過多久,寇恂,馮異的捷報送來,劉秀大喜,說道:“我知道寇恂可任用啊!果不負我望。”
此時,在他身邊的將領,紛紛向劉秀表示祝賀,並趁勢進言要劉秀當皇帝。馬武率先發話說:“現在天下沒有皇帝,如果有別的聖人乘機稱了皇帝,你就是有孔子這樣的能人當丞相,有孫子這樣懂兵法的武將當將軍,恐怕也難以改變局麵了。潑出去的水難以收複,後悔藥是沒有的。大王你雖然謙讓,但你怎麼不考慮社稷、國家之重要呢?你現在要立即還薊城即皇帝位,再議征伐,現在這樣沒有正名,指誰為賊都行,打來打去不知為什麼。”
劉秀這個人城府很深,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往往不一樣。他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登上皇帝位嗎?但他把這個目標深深埋在心裏,不到時機成熟的時候,絕不輕易顯露。當他聽完馬武一番話後,也許心裏美滋滋的,但外表卻裝出一副吃驚的樣子說道:“你將軍怎麼說出這樣的話,夠殺頭了呀!”
當然,馬武知道,劉秀不可能為這事殺他。所以進一步湊上前說:“不光我是這個想法,所有的將領都是這樣想的。”劉秀一臉無可奈何的樣子,要馬武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
這時,劉秀剿滅尤來的戰爭已大獲全勝,回軍途中,當走到中山(河北定縣)時,諸將再次進言劉秀,所上奏文寫到:“漢朝遭遇王莽劫難,宗廟廢絕,大王你與伯升舉義兵起事,更始卻乘機劫奪帝位,他又不能承大統,反而敗壞綱紀,各地盜賊日多,民生危機。大王你初征昆陽,後拔邯鄲,定河北,三分天下有其二,現你擁兵百萬,論武力沒有能和你抗衡的,論文德更沒有能與你相比的,你要以社稷為國家為人民考慮,趕快稱帝。”其文詞十分懇切,確實表達了大家的急迫心情。可惜的是,這次勸進依然沒有成功。
部隊行進到南平棘這個地方,諸將又第三次固請。劉秀對大家說:“現在賊寇未平,四麵受敵,怎麼能正名稱帝呢?”他要大家退出軍帳。這時耿純進言道:“天下的士大夫告別親戚,遠離故土,跟從大王你拚死作戰,還不是想攀龍附鳳,實現建功立業的夙願。如今大功即將告成,天人都有應驗,而大王你卻推三阻四,不登基做皇帝,我擔心士大夫們會失望而離你而去,不再願意去受那份苦。大夥一旦散去,就很難再聚合。時間不可以留住,眾人的意願不可以違背。”耿純的一番話情真意切,深深地打動了劉秀,劉秀對耿純說:“我將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劉秀繼續前行到高(河北高邑東南)這個地方時,劉秀對大家呈請他當皇帝的事,有點沉不住氣了,於是從西南前線召回孟津將軍馮異,向他打聽四方動靜。一麵想聽聽馮異的意見,一麵也準備讓他著手籌備登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