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弋夫人趙氏(?一前89年),西漢武垣縣(今河間縣行別營村)人(另一說河北阜城縣娘娘廟村人)。
漢武帝劉徹巡狩,路過河間。觀天相、占卜吉凶的侍從對武帝劉徹說此地肯定有奇女,武帝立即下詔尋找。
果然如侍者所言,一會兒的功夫,隨行官員就找到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據說此女天生雙手握成拳狀,雖年已十多餘,但依然不能伸開。武帝喚此女過來,見其雙手果真是緊握拳狀,武帝伸出雙手將這女子手輕輕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開,在手掌心裏還緊緊地握著一隻小玉鉤。隨後,武帝命人將此女扶人隨行的軺車,將其帶回皇宮,號為“拳夫人”,此女便是趙氏。趙氏的父親犯法被處以官刑,做了宦官,任中黃門,死於長安,葬於雍門。
拳夫人後晉升為婕妤,居住於鉤弋官,也稱鉤弋夫人或趙婕妤。太始三年(前94年),生子,取名弗陵,號鉤弋子,即為漢昭帝。據說弗陵和上古堯帝一樣是懷胎十四月而生,於是稱其所生之門為堯母門。
征和二年(前91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皇後衛子夫、太子劉據因受蘇文、江充、韓說等人誣陷不能自明而自殺,太子和皇後之位空置,燕王劉旦上書,願意交還封國,在宮中擔當值宿護衛,也就是委婉地說想當太子,武帝大怒,殺了使者。
征和四年(前89年).武帝在甘泉官讓人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見大臣的圖,並賜給奉車都尉霍光,數日之後武帝斥責鉤弋,命人將其送人掖庭獄,後鉤弋夫人死於雲陽宮。其原因是因為武帝擔心自己死後將再次形成“母壯子幼”的局麵,繼承人劉弗陵的統治將被其母控製(武帝長期被其祖母及母親掣肘),而且鉤弋夫人年紀尚小,肯定會與其他男人苟合。
後元二年(前87),武帝劉徹駕崩,年僅八歲的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
劉弗陵即位後,追尊生母趙氏為皇太後,並將趙氏所葬之處“雲陽”稱為“雲陵”。而且將趙氏的父親趙公尊為“順成侯”。追封鉤弋夫人為皇太後,修雲陵(甘泉南,後稱女陵)重葬,撥三千戶居護陵墓。直臣汲黯的故事
汲黯字長孺,是濮陽縣人。他的祖先曾受古衛國國君恩寵。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榮任卿、大夫之職。靠父親保舉,漢景帝時汲黯當了太子洗馬,因為人嚴正而被人敬畏。景帝死後,太子繼位,任命他做謁者之官。東越的閩越人和甌越人發生攻戰,皇上派汲黯前往視察。他未到達東越,行至吳縣便折返而歸,稟報說:“東越人相攻,是當地民俗本來就如此好鬥,不值得煩勞天子的使臣去過問。”河內郡發生了火災,綿延燒及一千餘戶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視察。他回來報告說:“那裏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於住房密集,火勢便蔓延開去,不必多憂。我路過河南郡時,眼見當地貧民飽受水旱災害之苦,災民多達萬餘家,有的竟至於父子相食,我就趁便憑所持的符節,下令發放了河南郡官倉的儲糧,賑濟當地災民。現在我請求繳還符節,承受假傳聖旨的罪責。”皇上認為汲黯賢良,免他無罪,調任為滎陽縣令。汲黯認為當縣令恥辱,便稱病辭官還鄉。皇上聞訊,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於屢次向皇上直言諫諍,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當了東海郡太守。汲黯崇仰道家學說,治理官府和處理民事,喜好清靜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選出的得力的郡丞和書史去辦。他治理郡務,不過是督查下屬按大原則行事罷了,並不苛求小節。他體弱多病,經常躺在臥室內休息不出門。一年多的時間,東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們都很稱讚他。皇上得知後,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為政力求無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條文。汲黯與人相處很傲慢,不講究禮數,當麵頂撞人,容不得別人的過錯。與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親近友善;與自己合不來的,就不耐煩相見,士人也因此不願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學,又好仗義行俠,很注重誌氣節操。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純正;入朝,喜歡直言勸諫,屢次觸犯皇上的麵子,時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為人。他與灌夫、鄭當時和宗正劉棄交好。他們也因為多次直諫而不得久居其官位。
就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位列九卿的時候,竇太後的弟弟武安侯田蚧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來謁見時都行跪拜之禮,田蚧竟然不予還禮。而汲黯求見田蚧時從不下拜,經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這時皇上正在招攬文學之士和崇奉儒學的儒生,說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裏欲望很多,隻在表麵上施行仁義,怎麼能真正仿效唐堯虞舜的政績呢!”皇上沉默不語,心中惱怒,臉一變就罷朝了,公卿大臣都為汲黯驚恐擔心。皇上退朝後,對身邊的近臣說:“太過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責怪汲黯,汲黯說:“天子設置公卿百官這些輔佐之臣,難道是讓他們一味屈從取容,阿諛奉迎,將君主陷於違背正道的窘境嗎?何況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損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