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初年,出了個遠近聞名的“強項令”董宣。他為官正直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勢,不僅贏得了漢光武帝劉秀的信任,敢於大膽任用他,而且也受到當時人們的稱頌。他的許多事跡流傳至今。
董宣,字少平,陳留郡國(今河南省杞縣南)人。他學識淵博,剛正不阿,精明能幹,受到大司徒侯霸的器重。侯霸把他推薦給光武帝。董宣應薦出來做官以後,政績顯著,逐漸升遷為北海(漢代諸侯國,今山東昌樂縣西)相,相當於一個郡的太守。
董宣就任北海相以後,他發現郡中武官公孫丹仗著自己是當地的大姓豪族,便為所欲為,橫行不法。公孫丹準備破土動工,建造一座新的住宅院,就請來陰陽先生占卜動工之吉凶。陰陽先生胡謅了一通新宅房基不吉利的鬼話,說房子建成後會招來家人橫死。公孫丹信以為真,竟指使他的兒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一個無辜的過路人攔截殺死,將屍體理在房基底下做替身,認為這樣就可以消災攘禍、吉祥如意了。人們氣憤極了,紛紛向董宣告發,控訴公孫丹父子殘害百姓的種種罪行。董宣受理此案後,查明了犯罪事實,很快就把公孫丹父子斬首示眾。公孫丹的宗族朋黨,聚集了30多號人馬,手持兵器,到衙門前聚眾鬧事,口口聲聲叱喝著要找董宣算帳。董宣知道公孫丹過去夥同這夥人曾經投靠過王莽,生怕他們勾結海盜鬧事,於是把這30多人全部抓捕,關進劇具(今山東省昌樂縣西)監獄。北海郡的老百姓看到董宣真心實意為民除害,奔走相告,並向董宣告發了公孫丹一夥的大量罪行。董宣依法命令書佐(輔助官吏)水丘岑,把這30多個犯人全部斬首,以平民憤。
青州(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淄縣)太守得知董宣處死了公孫丹等30多人,大為惱火,就向光武帝劉秀上奏章彈劾他,同時將水丘岑逮捕查辦。董宣等9人後來被押解到京城,聽候廷尉發落。
董宣在監獄中,從早到晚埋頭讀書,泰然自若,絲毫沒有愁眉苦臉的悲怨之氣。
董宣等9人被判處死刑。臨刑那天,天空烏雲密布,京城的人們也充滿哀怨,董宣卻如往常一樣,沒有懼色。很多官員欽佩董宣的氣節,預備了酒菜佳肴,準備為他送行告別。
董宣見狀,卻嚴厲地說:“我一輩子不曾吃過別人的酒席,何況是死已在即的時候哩!”說完,登上刑車就走了。
和他同時綁赴刑場的共有9人。當快要輪到處斬董宣的時候,隻見一匹快馬從遠方飛奔而來。馬背上的使者一邊高喊“刀下留人”!一邊跳下馬,當眾宣讀聖旨,命令把董宣等人暫送回監獄。
接著,漢光武帝又派特使來詢問他處死那麼多人的原因,董宣便將公孫丹等人的罪惡詳細陳述了一遍,並提出要求說:“水丘岑是執行我的命令處斬犯人的,如果是做錯了,罪過也不在他;要殺就把我殺了吧,千萬不要殺他。”
特使把詢問的情況如實地向光武帝作了稟報。光武帝認為董宣秉公執法,被誅殺者係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因此,對董宣的忠心為國的品格應該表揚,而不是治罪。於是光武帝下詔書赦免董宣,並改派他出任宣懷縣縣令;命令青州太守不要再追究水丘岑之罪。後來,水丘岑的官職一直升遷到司隸校尉。小說.漢書故事簡讀最新章節第149章“強項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