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漢語的敘說從這裏開始
本書的內容,說得誇張些,可以叫做漢語美學。然而,我既不喜歡高頭講章,更不喜歡那些有它不多、沒它不少的無聊定義。這裏做的隻是對於漢語審美的解說與陳述,而且我認為,能解說、陳述明白也絕非易事。因為漢語博大,浩如滄海,而能夠被解說與陳述者,充其量也隻是滄海之一粟。
討論漢語的美麗,理應先討論一些與語言相密切關聯的議題,把這些議題歸納起來,便是本書的緒言。
語言的發展史,大約經曆了四個特別關鍵的階段。
一是語言初始期,即口頭語言誕生的階段。人作為一個物種,原本不會說話,但忽一日——請讀者原諒本人使用了一句詩化語言,有語言了,開始說話了。這樣的時刻,雖然我們無法細考,但即今思來,猶不免產生怦然心動之感。
二是文字語言形成期。從口頭語言到文字語言,時間好長啊,道路好難啊!因其長,因其難,我們說它是一次偉大的革命,而且可以說,人類既然有能力首創和經曆這樣一次革命,那麼,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文字誕生,意義重大,中國古語有“倉頡造字,夜有鬼哭”之說。文字一出,鬼都會哭,這或者證明了文字之難、文字之美、文字之智慧、文字之厲害,抑或預示了未來文字帶來的文明之輝煌、災禍之慘烈。且不論從正麵還是負麵去理解這一句話,都可以知道文字在人類文化史上處於何等的地位。中國民諺中講“千年的字紙會說話”,這絕非誇張之詞,早有考古成績為明證。古文字重見天日,一字豈止千金?
三是文字印刷期。文字的傳播,不似口頭的傳播,它需要相應的載體與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曆史發現,顯然是紙張與印刷,而我們的先人在這兩方麵都有特別重大的貢獻。他們創造了改變世界——首先改變了西方世界的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並非件件與文字直接相關,但造紙術是與之血脈相通的,活字印刷也是與之血肉相連的。四大發明中,與文字有關的就占去兩項。一方麵,這證明了文字的極端重要性;另一方麵,證明了傳播的同等重要性。
四大發明進入西方,對西方近代文明的形成與成熟產生了莫大影響。對於這四大發明或者其中的三大發明,馬克思與培根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令我們中國人困惑並頹然的是,四大發明雖然出於赤縣神州,但它們的巨大文化能量與技術能量卻直到嫁接給了西方近代文化之後才迅速釋放出來。這個事實實在讓理性的中國人感到很沒有麵子。對其中的原因與機製,雖然已經有了種種說法,還是很值得21世紀的中國人認真地反思與研究。
造紙術與活字印刷的發明,對中國書麵語言與各種典籍文獻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在質變層麵改變了中國書麵文字尤其是經典文獻的傳播方式、教育方式與學習方式。東漢之後,漢文化的走向發生重大改變,文人化、個性化、書法化得以張揚,應該說這與紙的發明關係莫大。宋代雖然受盡外族的蹂躪與欺辱,但它在經濟繁榮、文化發展、生活現代等方麵都遠遠超越前朝與前人,也應該說與活字印刷的出現有某種內在的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