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散文的體式研究(2 / 2)

漢語散文的曆史久遠,成就卓越,文體非常豐富。豐富到了複雜,到了令今人目眩頭大的程度。所以從古至今,究竟有多少文章體式,已難確知。至少古文散失的部分肯定遠遠大於流傳下來的部分。從《昭明文選》的分類情況看,所收文章分為38類,其內容為:

一賦,二詩,三騷,四七,五詔,六冊,七令,八數,九文,十表,十一上書,十二啟,十三彈事,十四,十五奏、記,十六書,十七移,十八檄,十九對問,二十設論,二十一辭,二十二序,二十三頌,二十四讚,二十五符命,二十六史論,二十七史述讚,二十八論,二十九連珠,三十箴,三十一銘,三十二誄,三十三哀,三十四碑文,三十五墓誌,三十六行狀,三十七吊文,三十八祭文。①

38類文體,夠多的了,但那是散文、韻文不分的。而且《文選》所收,韻文為多,但聯前想後,可以知道,中國古代的散文體式是很繁複的了。

然而,還有更詳細的統計與歸納。南梁任曾專門研究文體的成果,在他看來,中國文體可以分為84題。這84題包括:

三言詩、四言詩、五言詩、六言詩、七言詩、九言詩、賦、歌、離騷、詔、策文、表、讓表、上書、書、對策、上疏、啟、奏記、、謝恩、令、奏、駁議、議、反騷、彈文、薦、教、封事、白事、移書、銘、箴、封禪書、讚、頌、序、引、誌錄、記、碑、碣、誥、誓、露布、檄、明文、樂府、對問、傳、上章、解嘲、訓、辭、旨、勸進、喻難、誡、吊文、告、傳讚、謁文、祈文、祝文、行狀、哀策、哀頌、墓誌、誄、碑文、祭文、哀辭、挽詞、七發、離合詩、連珠、篇、歌詩、遺命、圖、勢、約。②

這個分法過於細了,不讚成中國傳統的也許會批評為“煩瑣哲學,頭腦混亂”,那麼,即使大大合並同類項以後,其種類也絕不會太少的。

從創作者的角度研究,蘇東坡顯然是一位文體大家。他流傳至今的文集中,不包括詩、詞作品在內,仍計有73卷,列目的文體為61種,其中也有不少是可以合並的,例如有關題跋的就有8種,可以歸於一類,雜論又分為7種,也可以歸於一類,再除去一些內製文之外,尚有35種之多。它們分別是:

賦、證、書論、策、序、說、記、傳、銘、頌、箴、表狀、製敕、行狀、碑、讚、偈、奏議、宣、國書、表本、責問、批答、啟、書、尺牘、疏文、祝文、齋文、祭文、表詞、雜著、史評、題跋、雜記等。

以今人的眼光看,其中的“賦”可以說不算散文,但蘇東坡先生的賦,有些就是“散”的。文體如此之多,還不過是蘇東坡的一家所涉,至少在他那裏,還沒有清言,沒有日記,也沒有對話這樣的體式呢!

數十種文體,難於一一評說,這裏以古文例證為度,分八個問題作些案例性說明。需要補充一句,八個方麵,並非隻是八種文章體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