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向往好生活,好生活也是做持久事情的基礎。
生活離不開衣食住行,這些基礎的生活元素其實都能夠用你的勤勞去改變。所有的大事小情都是一件一件慢慢整理出來,分類出來的。用創意節省成本,節約空間,改善屬於你自己的小環境,就會整理以後的大環境。
省錢不是吝嗇,是代表智慧。
我並不是主張讓大家都像我一樣省錢,也不是來炫耀我有多麼能省錢,而是麵對這個複雜的社會,如何讓自己更快樂地活著。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心中所想,先把離你最近的事情整理出來,組合出來,最後做出來。要越挫越勇,堅信越做越有經驗,越有經驗就越能知道這件事情的全部流程和怎樣完善細節,當粗糙的質量做到了一定的數量,有句話叫做“量變產生質變”,當那一天到來時,你才有可能順利地完成一個真實的夢想。
十元搞定全新上半身。
勤勞的人不會閑著,他總能找到素材,如何穿一身新衣服不超過五十元,那就要看你的審美了。隻要你敢穿,就敢省錢去做,如果還想省,那就隻能自己做。做一件衣服很簡單,把製作好的每個材料一拚接,就組合上了。如果還想在衣服上麵印個圖案,也很簡單,隨便找張紙撕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放在衣服上,無論是噴漆還是塗丙烯,一會兒就弄好了。經常走路,也就知道哪裏能買到最便宜的素材,衣服也是如此,我後來在北京找到了20多個舊貨市場,每一家都風格不同,淘衣服淘尾貨也一樣,也能淘到10元一件的全新上衣,當全身穿著的衣服褲子和鞋的總共價值在50元之間時。和那些全身珠光寶氣的一身品牌價值10萬元的人在一起出席活動,內心還是覺得很有趣。
35元請12個朋友吃飯。
一頓飯是由什麼組成的?買菜洗米切菜點火燒油熱炒涼拌,加上汗水歡笑朋友熱鬧,加上餐桌刀具,一場12個好朋友聚會飯局開始了,因為是所有的吃飯的素材都是親自去買的,又用自己的廚房做,這一頓算下來的成本也就在35元左右,如果是同樣的一桌菜,在飯館裏至少要300元以上了。雖然付出很多辛苦,但大家都愛吃這種氣氛,後來朋友們經常打電話約“微薄之鹽”的場地,自己買菜請他們的朋友吃飯。這樣的飯局叫“成本飯”。
三平方米的花園。
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我和老婆搬到國貿附近,這樣離她上班的地方近,離我的更近。雖然房租挺貴的,如果仔細算一下每天用在堵車路程上的時間成本,還是挺劃算的。既然想高效地做事情,就要有捷徑,同樣也要付出代價,不然的話,豈不是人人都能走捷徑了。房間有個很小的朝南陽台,我在小區的垃圾堆分不同階段地撿到了不同的板子,用來在陽台上搭起一個架子,好幾層,用於養些植物。我開始時沒有經驗,在花卉市場裏麵買的花幾乎都死光了,反而在路邊挖回來的枯樹野草卻旺盛地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