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決定孩子一生1(1 / 3)

第一章

Chapter 1

給孩子積極正麵的影響

培養孩子,是一項事業。事業的成敗,在孩子長到18歲的時候,就有結論了。這項事業,是在我們40歲以後,最影響我們成就感、幸福感的一件事。

渴望幸福和實際獲得幸福,實在是兩個世界,也就是願望和實現之間,有鴻溝。培養孩子的一些重要環節,被我們丟失了,所以才出現了鴻溝。這裏幫助你找到這些重要環節,並教你如何操作,直至填補鴻溝或架起橋梁。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

愛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在孩子的內心留下父母相親相愛、互相諒解的美好畫麵;留下父母努力工作、互相促進的生動印象;留下父母帶著樂趣快樂工作的幸福場景;留下父母看書學習的安靜定格……某一天,孩子長大了,要離開家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了,在他的記憶裏,已經儲存了豐富的美好畫麵。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原件什麼樣,複印件就什麼樣。看著孩子就知道父母會是什麼樣,看著父母就知道孩子會是什麼樣。這樣的結論落在自己身上都說不是,拿這樣的結論去看別人,卻都說很準。

你說什麼,你的孩子將受影響;你做什麼,你的孩子更受影響;你不做什麼,你的孩子也受影響。因為家長的不想、不懂、不做,孩子對社會的認識麵窄,這些在未來必定成為製約他發展的盲點。

真正的智慧具有原則的簡單性,“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就是這樣一個簡單而具影響力的原則。在我10年的教育培訓生涯中,天天都在見證好的、壞的、令人興奮的、令人沮喪的活生生的案例。

我們來講具體的例子:

我的女兒囡初中的時候住校。開學沒多久,一次周末回家,吃晚飯的時候跟我們聊天,聊什麼呢?她說:媽媽我很難受,我們班級裏有個女生,隻要宿舍一熄燈,她就開始大聲地、不知疲倦地說社會不好、我們這個城市不好、富人不好、世道不好、政府不好……有一次,晚上宿舍熄燈後,大家躺在床上,隻聽她用惡狠狠的口氣說:“你看我們學校旁又修了一條那麼寬的馬路,我們這種騎自行車的人要這種馬路幹嗎?不都是為那些富人、開汽車的人準備的嘛!要不然馬路造那麼寬幹嗎?造這麼寬的馬路,一定有一群人貪汙,應該抓起來槍斃。”

初中一年級的女孩子,用子彈出膛般的、仇恨的,帶著巨大的負麵能量的口氣說話,這樣的話語是哪裏來的?你說對了,是從家裏的飯桌上聽來的。

她聽到父母這樣說話,於是,父母的話就複印到她心裏去了。不知不覺中,她小小年紀已經帶著這樣的偏見,去看身邊的人、事、物。這對她未來是好還是壞?對,結論是沒有好處。

一個在千千萬萬家庭每天上演的場景是,家長在飯桌上,隨口說:“我們單位那個領導真是個混蛋,沒水平,他都管不好自己,還整天管三管四,我才不服這種領導……”這種話你知道孩子聽了以後結果是什麼嗎?

——“挑戰權威”將成為他的一個習慣。

什麼叫“挑戰權威”呢?“權威”一般是指比自己職位高的人。挑戰權威的表現是,他仇恨權威,敵視權威,小的時候對老師挑剔、仇恨;長大以後,對官大一級的人不服氣,總認為領導沒能力沒水平,挑領導的毛病。這樣的人每個單位都有,我們俗稱為“刺頭”。而因為這些習慣,你的孩子雖然有能力,但在單位裏卻不受歡迎,沒有朋友,鬱鬱寡歡不被重用。長此以往,他會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抱怨連天。

你希望你的孩子到一個單位裏麵不服從領導、不聽領導、挑領導的刺嗎?

不想這樣的話,請從現在開始,把飯桌當作最重要的教育陣地,用智慧引導他,用夢想引導他,不要讓孩子成為父母的受害者。如果你總是在飯桌上說一些對社會的不滿、對領導的不滿,不知不覺中,你的孩子也一定會變得對未來沒有願望、沒有向往,長大願望不足,學習動力不足,得過且過……

這個案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你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的複印過程。你不要認為孩子小,孩子聽不懂,無論他多麼小,甚至連胎兒期,都有記憶了。所以重要的,也是我們要特別強調的:作為父母,你千萬不能給你的孩子增加錯誤的記憶。6歲之前你跟孩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談論什麼就已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因為一些關鍵的東西已經複印在孩子心上了。

通常,我們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讓他增加哪些錯誤的記憶呢?

有的父母回到家大聲說:“今天累得要死,上班真是累死了……”

如果你這樣講,孩子心裏想,長大了上班好可憐,好沒趣,我長大幹嗎呀?他成長的願望就會降低,害怕長大,害怕承擔責任。要不然就是沒完沒了地讀書,讀了大學讀研究生,讀了國內讀國外,就是不願意工作,不願意承擔家庭和社會的責任。甚至,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自殺?因為從小他們就沒有從父母身上發現生活的美好、人際的美好、世界的美好!

你在孩子身上增加這些錯誤記憶的話,今後這些錯誤的記憶都將顯現給你看。

有的家長當著孩子的麵大吵大鬧,惡語相向,打架過後長期冷戰,沒有諒解沒有檢討;有的夫妻輕率離異,成為婚姻的失敗者。孩子從這些經曆中讀到的是,男人女人在一起不是吵架就是打架,婚姻一點兒也不值得期待,長大後甚至有婚姻恐懼症,不敢走進婚姻。因為在他的成長背景中,沒有留下爸爸媽媽相親相愛的畫麵。而這樣的畫麵極其重要,是未來他麵對困難、戰勝困難,向往美好的精神寄托。

我國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例:

一個孩子大學畢業,爺爺跟他說:“我的大孫子,你大學畢業了,趕緊來接爺爺的班吧,爺爺經營自己的企業幾十年,該退休交班了!”

孩子一聽,衝進廚房拿出菜刀把自己的一個手指剁下來扔在爺爺臉上,說:“你別想讓我接你的班,沒門,做夢去吧!”

後來才知道,孩子小的時候,整天聽爺爺和爸爸在一起講:創業真難啊,怎麼走到這一行裏來了,太辛苦了,下輩子絕不幹這行了,等等。孩子從小聽在心裏,而現在要他來接班,他覺得你們下輩子不想幹的事,幹嗎讓我來接班?我才不想再吃你們這樣的苦,不想走你們這樣的路。

大人隨意的發泄,片麵的表達,引來這樣的結果,有誰能想到呢!而現在,你聽到了、想到了,又該怎樣做呢?

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坐在那裏安安靜靜地看領袖傳記,孩子跑過來說:媽媽,看什麼書,講給我聽好嗎!——我在看《丘吉爾傳》。丘吉爾是誰啊?——丘吉爾是二戰時候英國的領袖。什麼叫領袖?——領袖就是幫助很多人,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媽媽,我長大也要幫助很多人過好日子!

愛孩子的最高境界,是在孩子的內心留下父母相親相愛、互相諒解的美好畫麵;留下父母努力工作、互相促進的生動印象;留下父母帶著樂趣快樂工作的幸福場景;留下父母看書學習的安靜定格……某一天,孩子長大了,要離開家,走自己的人生道路了,在他的記憶裏,已經儲存了豐富的美好畫麵。

當他在異地他鄉孤獨時、絕望時、遇到困難時、走投無路時,這些美好的畫麵全部都會複活,來支持他、啟發他,帶他走出困境,到達人生更高的境界。

作為父母,讓我們的原件美好一點,再美好一點,再美好一點——為了我們親愛的孩子!

誰影響過你

從小到大,在我記憶中,從來沒有跟父親擁抱過。如果父親沒有生病,也許我一輩子都不會跟他擁抱,就像大多數父親和兒子的關係一樣,一輩子都是僵僵的。

今天,我們之所以呈現現在這個樣子,即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樣子,是因為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一些人、事、物影響了我們,並在我們身上留下痕跡。痕跡可大可小,可輕可重,可好可壞,主要看我們如何消化和處理。

我們先來看幾個例子。

一位女性,長得非常漂亮可愛。12歲的時候,因為一次作業錯了很多,老師把她帶到辦公室,看著她,冷冷地說了一句:“你別繡花枕頭,長大一包草哦!”

她說,當時聽了心裏很難受,覺得很受傷害。這句看似傷害的話,經常被她想起,而每次想起來,最後都轉化成了一種力量。

幾十年以後,她已成為老總,當我們互相交流的時候,我發現她學識淵博、博古通今,絕對不是“繡花枕頭一包草”。

當年老師的這一句話,在她心靈上刻了一個痕跡,讓她警醒自己——長大不能“繡花枕頭一包草”,必須努力,必須勤奮,讓自己內在豐富、受人尊敬。

我的一個好姐妹,從小聰明懂事,讀書好。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居然也因為跟同學玩,忘記了做作業。

老師點名讓沒寫作業的同學到講台前罰站一節課。她坐在下麵,心怦怦直跳。結果,老師把平時一向很調皮的同學叫了起來,沒有叫她。整整一節課,她如坐針氈、度日如年,就怕老師突然叫她站起來。她坐在下麵,看看老師,看看站在前麵的同學,心裏突然升起一個想法:我今後再也不能讓老師為難,不能讓老師為我擔心了,老師這麼給我麵子,我一定要更好才行。

長大以後,她成為一個走到哪裏都讓人非常省心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從不讓別人為難,總是為別人著想,事業也做得非常成功。

一件看似不好的事,轉換成一個決心,這個決心成為她安身立命的一種高貴品格。

我的一個大學生學員,是一個小山村長大的姑娘,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名牌大學,她有一個好習慣,就是常常給家人寫信。

有一次,她給在山區的叔叔寫了一封信,隨信寄了自己在學校門口的一張照片。多年後,女孩結婚生子,帶著家人看望叔叔。叔叔居然從口袋裏拿出多年前的那封信。

叔叔說:“侄女啊,是這封信讓叔叔活到現在,我天天帶在身上。一開始,我經常拿給村裏人看,跟他們說:你們看,我侄女多孝順,還給我寫信寄照片,看這字寫得多漂亮。後來,你嬸嬸生病去世,隻剩下我一個人,晚上我經常把信拿出來看一看,讀一讀。心想:我有這麼棒的一個侄女,她遠在千裏之外,還惦記我這個山溝溝裏的叔叔。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她聽了叔叔一番話,呆了——原來我的一封信可以有那麼大的作用,原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有這麼大的威力。以後,我要更加主動地關心家人、朋友、同事。

她決定,這輩子,要為溫暖人心做更多的事。

一次,我在一所大學裏演講,剛剛講完,隻見一個男生衝上台來,向我深深鞠了一躬,他抬起頭來時已淚流滿麵,跟我說:“老師,我可以擁抱您嗎?”擁抱之後,我問他,有什麼要跟我們分享的嗎?

他說:“高三時的春節,過完大年初三就要回學校了。我家在農村,學校在縣城,一個學期我隻能回去一趟。我的父親當時已是胃癌晚期,來日無多,我知道一走也許就再也看不到父親了。所以我遲遲不肯回學校,父親催我出發,催了幾次,終於發火了,一邊打我一邊趕我走。我想:打也是最後一次打,罵也是最後一次罵。看著父親氣喘籲籲打不動我的樣子,我突然抱住了父親,大哭起來,父親也哭了,全家人都哭了。兩個人擁抱在一起,一動不動,像雕塑一樣,很久很久都沒有鬆開……

“從小到大,在我記憶中,從來沒有跟父親擁抱過。如果父親沒有生病,也許我一輩子都不會跟他擁抱,就像大多數父親和兒子的關係一樣,一輩子都是僵僵的,相互間話很少,心靈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我今天跑上來跟大家分享的是,因為我父親生病不久於人世,才發生突然的擁抱。這次擁抱,教導了我,影響了我的人生。我相信在未來,我跟周圍人的關係會是親切和諧的。因為父親的事告訴我,能走近就走近吧,能擁抱就擁抱吧。”

與父親不期而遇的擁抱,造就孩子一輩子人際關係的親切與和諧,父親在天之靈一定在微笑吧!

現在,請你拿出筆,填寫下麵的這張表格。先把你的年齡除以3,假如你是35歲,除3以後約等於12,就請在“早年”的括號裏填上0~12歲,在“近年”的括號裏填上13~24歲,在“現在”的括號裏填上25~35歲。

早年( )

近年( )

現在( )

誰教育過你

誰傷害過你

誰鼓勵過你

誰讚美過你

你從父親那裏學到的品格是——

花至少20分鍾的時間,填好表格,看著你的表格,我們來做個總結——

第一,如果你填的表格上麵沒有寫到爸爸媽媽,代表你的爸爸媽媽在你的成長背景當中影響很小。如果你已經做了爸爸或媽媽,請關注你跟孩子的互動。想象一下,在你的孩子未來填這張表格的時候,他將如何寫到你呢?

第二,如果你的表格上很空,幾乎想不出小時候的事情,代表真正影響到你的人很少。

有一次,我為80多個中國第一批富起來的老板們培訓,他們的表格上都填得滿滿當當,就知道在他們的人生經曆中,正麵影響他們的東西很多很多。同樣一句話,同樣一件事,覺察力好的人就能從中學到很多,並改變自己的行為。而覺察力不好的,就沒知沒覺地過日子。

第三,如果你的表格上有寫到你的老師、朋友或者一個看似不重要的人對你說的一句話,讓你至今想起來還覺得溫暖,還感受到力量,那我特別希望當別人填表格時,能想起你說過的一句什麼話,正麵積極地影響了他的生命。

第四,傷害別人的話盡量少說,如果是批評,裏麵一定要有鼓勵和期望的部分、帶動和引導的部分。單純的、極端的、惡狠狠的批評,要少說或不說。

希望你出現在孩子的生命裏,希望你出現在別人的生命裏,成為影響孩子和他人生命的人,快樂地播撒著陽光和雨露。

怎樣做媽媽,孩子才喜歡

媽媽整天看電視,不讓我看;媽媽從來不看書,逼著我讀書;媽媽逼我睡覺,自己看電視到深夜,早上睡懶覺;媽媽跟我板著臉,一轉身對著我家小狗又抱又親,還跟小狗說話,特別有耐心。

一個小學員跟我說:“陸老師,我媽媽偏心眼。”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我媽媽在姥姥那裏笑臉如花,有什麼好吃的都給姥姥送去。”

“這很好啊,怎麼了呢?”

“可是,我媽媽隻要一看見奶奶,臉就拉得很長。”

“真的嗎?你沒有看錯吧?”

“我媽媽對姥姥好,還陪姥姥散步逛街。可不知為什麼,媽媽看見奶奶,話都說不上幾句,別說散步逛街了。”

“厲害,你觀察得這麼仔細啊。”

“老師,我說的是真的,我媽媽一直是這樣。我就是不明白,媽媽為什麼這麼偏心眼。”

……

這麼小的孩子,有觀察、有發現、有總結、有觀點,小孩的觀察角度,通常會讓媽媽們嚇一跳,媽媽們覺得自己藏得很深,孩子卻說,傻子都看出來了。

有機構調查:孩子不喜歡媽媽什麼行為?第一,隻圖享樂,不關心孩子的媽媽;第二,心胸狹窄,處事不公的媽媽;第三,缺少教養,不講公德的媽媽。

各位媽媽,按孩子的標準對照一下,以上三條每條10分,你得多少分?

很多孩子向我反映,媽媽整天看電視,不讓我看;媽媽從來不看書,逼著我讀書;媽媽逼我睡覺,自己看電視到深夜,早上睡懶覺;媽媽跟我板著臉,一轉身對著我家小狗又抱又親,還跟小狗說話,特別有耐心。

哎!我搖了搖頭,長歎一聲。

“我媽媽在商場跟營業員阿姨吵架,圍了很多人,我趕緊躲起來,真難為情。”

“我媽媽在地鐵裏跟人搶位置,差一點打起來。”

“我媽媽在菜場買菜,搶了一個阿姨的兩根大蔥就跑。那個阿姨在背後說得很難聽。”

“我們全家出去玩的時候,在大巴車上,媽媽說話聲音太大了,後麵的人讓媽媽輕一點。”

“我媽媽做的菜難吃死了,給狗都不吃,媽媽逼我吃,不吃完不準出去。”

“我媽媽不修邊幅,髒兮兮的,同學們說她不像我媽媽倒像我奶奶。”

……

有人另外總結了一些媽媽們的常見行為:媽媽從不冒犯別的同事一句,卻將孩子當成出氣筒;媽媽在商場多被詢問幾句都認為是侮辱,可在家裏天天訓斥孩子;媽媽為美容手術失誤對簿公堂,可自己打麻將讓幼小的孩子被開水燙傷,卻無半點愧意……

但願以上都是非常少見而極端的媽媽行為。可是,以下這個統計卻是真實的。有一次,我們去一家聾啞學校搞慈善活動,校長告訴我們,先天性耳聾的孩子是極少的。中國的聾兒大體有兩種情況,第一是孩子小的時候,打抗生素直接致聾;第二是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高高掄起手掌,一巴掌打在孩子顳葉部位,直接致聾。

那孩子最喜歡媽媽什麼行為?第一,有事業心,敬業進取的媽媽;第二,勤奮好學,不斷成長的媽媽;第三,充滿愛心,親切活潑的媽媽。

各位媽媽,按孩子的標準再對照一下,以上三條,每條10分,你得多少分?

“我媽媽工作很累,但從來不叫苦,人家都說我媽媽能幹。”

“媽媽喜歡看書,我小時候,媽媽天天捧著書給我講故事。”

“我媽媽總是很開心,爸爸說媽媽是我們家的開心果。”

“我媽媽什麼都懂,媽媽是百科全書。”

“我媽媽特別漂亮,我喜歡漂亮媽媽。”

“媽媽帶奶奶去醫院看病,給奶奶送飯。”

……

感謝老天,幸好我們還有這樣的媽媽!

說一個婆婆和媳婦的故事。“媽媽偏心眼”這樣的事是普遍存在的,“婆婆也是媽”,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很難做到的。我的一個“母親學院”的學員,跟婆婆關係很僵。他們那裏的習俗,媽媽和大兒子家一起過。所以他們婚後與婆婆在一個院子裏生活了十多年,水火不容。兒媳跟我說:每天早上我下樓時,想著將要看見婆婆那張拉長的臉,就渾身難受。我們沒法考證到底是兒媳先拉長臉還是婆婆先拉長臉,但這種關係讓雙方非常不舒服,她很想解決,又不知道該怎樣做。

我問她是否真想和好。我說,如果真想和解的話,按我的方法做,必須嚴格執行半年以上,半年以後我們再交流。

方法是這樣的,每天回到家,大聲喊出以下內容:

“媽,我回來了!”

“媽,有什麼要幫忙的嗎?”

“媽,我來洗碗吧!”

“媽,您先去睡覺吧!”

“媽,您多吃點。”

“媽,要不要洗衣服?”

“媽,您做得真好吃。”

“媽,我出門了!”

“媽,我去超市,要不要帶什麼東西?”

“媽,衣服收回來了!”

……

真的什麼也不需要做,隻是天天這樣響亮地喊幾聲媽。

三個月以後,這位學員回來複訓,跟我說:“陸老師,照你說的,我每天響亮地叫十幾聲媽,效果很好,我跟婆婆的關係前所未有的和諧融洽。”

她繼續說:“可是,有一點我沒有弄明白,我跟她僵了十多年,現在關係好了,處得特別和諧。好日子才兩個月,前天她突然跟我說:大媳婦啊,我要搬到二媳婦家去住了!我不明白,我跟她僵著,她跟我們一起住,十多年,不搬走,怎麼都不肯去二媳婦那裏。現在,我們關係好了,她卻要搬走,去跟二媳婦住,老師,為什麼呀?”

“很簡單啊,她要去修二媳婦尊重婆婆的功課了唄!”

婆媳關係是一門功課,早晚要修,修不好,一直擱心頭,狀況重複出現,還一次比一次嚴重。一旦冷靜下來,做兒媳的先退一步,從孝道開始,修煉自己,化解婆媳矛盾,一切歸於平靜,問題便不再出現。

什麼時候不偏心眼了,什麼時候就氣順了。

婆婆也是媽!感謝天下生兒子的母親,生養了一個可以讓我們托付終身的老公!

我們愛您,親愛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