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走進男孩的世界,解讀成長的秘密(1)(1 / 3)

家有男孩,我們會因為家裏多了個“機靈鬼”而開心,同時我們可能也會因為家裏多了個“調皮鬼”而鬧心。我們為了不再鬧心,便想要好好教育男孩。不過若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我們就一定要走進他的世界,了解他的行為與思想,解讀他成長的秘密。

1. 男孩什麼都不怕,認識他的冒險心理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早在2300多年前就說:“在所有的動物之中,男孩是最難控製對付的。”對這句話,我們可能深有體會。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男孩總會以一種“大無畏”的精神四處去冒險,做出各種各樣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晚飯後,媽媽正在廚房裏收拾碗筷,忽然聽到6歲的兒子在客廳裏大喊了起來。媽媽連忙跑出廚房,隻見兒子被卡在客廳大沙發和牆角之間那個狹小空間裏動彈不得,由於沙發太高,他隻能露出個小腦袋。

媽媽連忙問兒子有沒有受傷,兒子搖搖頭:“沒有,我隻是出不去了。”得知他沒事,媽媽平靜了,便說:“告訴我,你是怎麼進去的?”兒子很不好意思,支吾了幾聲才說:“我是想從這個沙發背跳到那個沙發背上,可是沒踩穩,從沙發背上滑了下去,結果就掉了進來。”

媽媽有些無奈,上前拽著兒子的胳膊,幫他從那個角落裏爬了出來。媽媽說:“這下你可記住以後不這麼做了吧?這要是在外麵,沒人聽見你的呼救,你可怎麼辦啊?”

這就是男孩,他的冒險行為幾乎無處不在,他似乎對什麼都不怕,這使得我們直為他擔心。但我們也不要因此就去責罵男孩,因為他的冒險是由他的生理特點決定的。

男孩體內擁有能體現雄性特征的睾丸素,從他還在繈褓時開始,他體內就會不斷產生大量的睾丸素,他需要更多的活動才能消耗掉這些雄性激素,在活動中,他又會發現諸多新奇的、感興趣的事物,他便會因此產生冒險心理。

窮養男孩,原本就該是要讓男孩勇敢經曆各種事情,而不是將他關在“溫室”中。所以,我們要理智看待男孩的冒險行為,並積極地引導他合理、適度、正確地去冒險。

l少對男孩的冒險行為下禁令

“不許上樹!”

“不許爬那麼高的台階!”

“不許自己去那麼遠的地方玩!”

……

麵對男孩的冒險行為,更多的媽媽選擇的是這種“不許教育”,試圖通過這樣的言詞來禁止男孩的行為。但我們越是“不許”,男孩反而越想去幹。

來看看這位媽媽是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的。

男孩對旋轉的電扇一直很好奇,他幾次想要伸手指進去。媽媽見狀沒說別的,隻是用報紙卷成了手指粗細的小紙卷,遞給男孩說:“先用這個試一下。”

男孩將紙卷伸進了電扇裏,結果報紙被扇葉攪得紙屑橫飛。男孩心有餘悸地放下報紙,主動對媽媽說:“這要是攪到了手指,我的手指就沒了,我可不冒這個險了。”

這位媽媽沒有說“不許”,她很了解男孩的心理,用一個實驗就阻止了他的冒險。所以,我們也要少給男孩下禁令,多提醒他注意自身的安全。可以像這位媽媽一樣,做一些小實驗,引導男孩親眼見證、親身驗證一下盲目的冒險可能發生的危險,這樣他就會自覺遠離盲目的冒險行為。

l告訴男孩哪些險是不能冒的

“天不怕地不怕”、“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經常用這樣的文字來形容愛冒險的男孩,但我們也要告訴男孩,不是所有的險他都能去冒的,他也要“有所畏懼”。

比如,男孩沒有受到過專業的訓練,他就不能擅自去登山、野遊;還比如搶劫、打架等是違法犯罪的行為,他也一定不要做;還有那些類似於“窒息遊戲”等危及性命的危險遊戲,他也不要因為好奇而嚐試;更有一些損毀公共設施、危害他人的行為,他也不能嚐試;等等。

我們應該反複向男孩強調,有些冒險隻是蠻幹,不僅體現不出人的勇敢,反而隻能表現出人的愚昧,所以他一定不要冒這樣的“傻險”。

l教男孩學會保護自身的安全

應對男孩的冒險精神,與其一味禁止,倒不如教他學會保護自己。我們要給男孩準備一些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方麵的書籍,同時還要經常提醒他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比如,燃放煙花爆竹要注意什麼,進行戶外運動要注意哪些問題,如何安全用電、使用燃氣,等等。

平時我們也要給男孩準備點雲南白藥、創可貼、繃帶等物品,以應對他可能造成的身體上的傷害,並教他學會正確的現場處理方法。另外,我們也要提醒男孩熟記報警電話110、火警電話119以及急救電話120,以方便他在危急時刻及時撥打求助。

l提醒男孩冒險不是逞能

“你敢從樹上跳下來嗎?”

“你敢去摸電線嗎?”

“你敢翻那堵高牆嗎?”

……

男孩之間總是會相互提出類似的“挑戰”,有的男孩不顧自己的能力所限,盲目去冒險,最終隻能給自己造成傷害。所以,我們要提醒男孩,冒險不是逞能,不要為了自己的麵子去做很可能會傷害自己的事情。而且,像這樣的冒險也是沒有意義的,即便不做,也不代表他無能,反而說明他懂得保護自己,是個聰明的孩子。

2. 喜歡奧特曼,男孩都有英雄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