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已經10歲的梓豪,為了喝酸奶這種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不得不求助於老師了。老師雖然對此十分驚訝,但還是耐心地教他怎樣去撕開紙盒,怎樣才能喝到盒裏的酸奶。
梓豪看到老師的動作後,忍不住說了句:“就這麼簡單呀!我還以為多複雜呢!抱著盒子研究了半天了!”老師聽後,哭笑不得。
現在像梓豪這樣的男孩很多,他在我們的溺愛之下,喪失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喪失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對於這樣的男孩,我們又怎能奢望他能變得強大起來呢?
那我們如何做,才能讓男孩擁有動手實踐的能力呢?
l鼓勵男孩多做一些教科書上的實驗
教科書上的小實驗,是書本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如果男孩能多做一些這類的小實驗,不但可以增強他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加深他對書本知識的印象。所以,我們平時要多鼓勵他去做一做。
比如,我們可以給男孩提前準備好實驗所需要的材料,鼓勵他自己,或與同學們一起動手去做實驗。如果他遇到了難解的問題,我們不妨與孩子一起去研究,去思考。
l改變“重分數輕能力”的觀念
男孩將來要立足於社會,除了要有豐富的學識外,還要擁有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否則,男孩可能就會變成“書呆子”。所以,我們在養育男孩的過程中,不能隻關心他的學習,不能一切以分數為重,更不能讓他除了學習什麼也不幹,要注重他的全麵發展,要舍得讓他動手去實踐,以獲得生存於世、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
那麼,我們就應該放手讓男孩打理自己的生活,鼓勵他幫助我們做家務,支持他參加集體勞動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教給他做事的方法……讓他能在我們正確的引導下,成為一個會解決問題的人,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l包容男孩的“破壞”行為
男孩在動手實踐過程中,難免會破壞一些家裏的物品,如打碎了瓶瓶罐罐、弄壞了小家電等。這時,我們一定要忍住自己的脾氣,不能衝著男孩發脾氣,更不能動手打他。否則,就會打擊男孩動手的積極性,他就不敢再去實踐了。而男孩的動手能力,恰恰就是在不斷“破壞”中才得以形成的。
當男孩因為要動手實踐而毀壞了家裏的物品時,我們最好能告訴他,總是破壞物品,是一種浪費的行為,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便。如果他能修好這些被他損毀的物品,我們會非常高興。這樣,男孩既能對自己的破壞行為有認知,也會積極想辦法彌補他所犯下的錯誤,盡全力修好被他破壞的物品。
另外,我們如果發現男孩有動手修理電器或其他物品的愛好,不妨為他準備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讓他的實踐活動能得到理論的指導,變得更專業。
82. 應變能力--靈活變通,積極應對人生
生活中,總會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對於這些突發狀況,如果我們處理得不好,可能就會引發很嚴重的後果。但如果我們具有良好的應變能力,能靈活變通地處理問題,就能將突發狀況處理好。所以,應變能力,是我們在關鍵時刻的“救命法寶”。
應變能力,也是男孩在社會生活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在男孩的身邊,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突發狀況,如物品突然丟失、人際關係突然改變、天氣突然變化、自然界突來災害等,無不是對男孩應變能力的考驗。
媽媽早晨出門時告訴小廉,她和爸爸晚上都要加班,晚點才能回家,晚飯已為他準備好了,讓他放學後自己用微波爐熱一下吃。
可小廉晚上放學後,突然發現家門鑰匙找不到了。他不知道該怎麼辦,隻好坐在樓道裏等爸爸媽媽回來。
天氣很冷,小廉凍得不行。正在他覺得自己快受不了時,鄰居阿姨出門倒垃圾看到了他。在了解了情況後,她趕緊讓小廉到自己家裏去了。
當天晚上,當媽媽從鄰居家領回正在發燒的小廉後,她的眼裏閃出了淚花。她既為自己沒有照顧好孩子而自責,也為沒教過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而後悔。
丟了鑰匙的小廉,既可以敲開鄰居家的門,向他們尋求幫助,也可以出去找到公用電話,給爸爸媽媽打電話,還可以向社區的物業求助……很多種辦法都可以避免他在樓道裏挨凍,但由於他沒有應付突發事件的相關知識和經驗,所以沒有應變能力,不能靈活變通地處理問題,最終還導致自己生了病。
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發生在我們的男孩身上,我們一定要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增強男孩的應變能力,讓他有能力積極而靈活地應對人生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
l教男孩學會遇事不慌張,冷靜思考
如果男孩能做到處事不驚,遇事不慌張,冷靜思考,就能很好地應對眼前的突發狀況,積極地去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平時最好能給男孩創造相對輕鬆、自由的成長環境,不要處處限製他,也不要事事都替他打理好。否則,他就沒有獨自處理問題的機會,學習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吸取不了解決問題的經驗。當他遇到突發狀況時,又怎能隨機應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