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五年(3 / 3)

卡先生把手的問題徹底解決。希望老師諒解,我決不是忘恩負義(ungrateful);我的確很真誠地感謝您,以後還要回到您那兒請您指導的。”我認為一個人隻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仍會了解的。我這個提議,你覺得如何?因為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隻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不會對你怎麼的。我的經驗,和一個愛弄手段的人打交道,永遠以自己的本來麵目對付,他也不會用手段對付你,倒反看重你的。你不要害怕,不要羞怯,不要不好意思;但話一定要說得真誠老實。既然這是你一生的關鍵,就得拿出勇氣來麵對事實,用最光明正大的態度來應付,無須那些不必要的顧慮,而不說真話!就是在實際做的時候,要注意措辭及步驟。隻要你的感情是真實的,別人一定會感覺到,不會誤解的。你當然應該向傑老師表示你的確很留戀他,而且有“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遺憾。即使傑老師下期一定調任,最好你也現在就和他說明;因為至少六月份一個月你還可以和斯托姆卡學 tei c,一個月,在你是有很大出入的!

以上的話,希望你靜靜地想一想,

多想幾回。(……)

最後,倘若你仔細考慮之後,覺得非轉蘇學習不能解決問題,那麼隻要我們的政府答應(隻要政府認為在中波邦交上無影響),我也並不反對。

你考慮這許多細節的時候,必須心平氣和,精神上很鎮靜,切勿煩躁,也切勿焦急。有問題終得想法解決,不要怕用腦筋。我曆次給你寫信,總是非常冷靜、非常客觀的。唯有冷靜與客觀,終能想出最好的辦法。

對外國朋友固然要客氣,也要闊氣,但必須有分寸。像西卜太太之流,到處都有,你得提防。巴爾紮克小說中人物,不是虛造的。人的心理是: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所以我特別要囑咐你“有分寸” !

以下要談兩件藝術的技術問題:

恩德又跟了李先生學,李先生指出她不但身體動作太多,手的動作也太多,浪費精力之外,還影響到她的eic[技巧]和speed[速度],以及tone[音質]的深度。記得裘伯伯也有這個毛病,一雙手老是扭來扭去。我順便和你提一提,你不妨檢查一下自己。關於身體搖擺的問題,我已經和你談過好多次,你都沒答複,下次來信務必告訴我。其次是,有一晚我要恩德隨便彈一支Brahms[勃拉姆斯]的Inter

mezzo[《間奏曲》],一開場tempo[節奏]就太慢,她一邊哼唱一邊堅持說不慢。後來我要她停止哼唱,隻彈音樂,她彈了二句,馬上笑了笑,把tempo加快了。由此證明,哼唱有個大缺點,容易使tempo不準確。哼唱是個極隨意的行為,快些,慢些,吟哦起來都很有味道;彈的人一邊哼一邊彈,往往隻聽見自己哼的調子,覺得很自然很舒服,而沒有留神聽彈出來的音樂。我特別報告你這件小事,因為你很喜歡哼的。我的意思,看譜的時候不妨多哼,彈的時候盡量少哼,尤其在後來,一個曲子相當熟的時候,隻宜於“默唱”,暗中在腦筋裏哼。

此外,我也跟恩德提了以下的意見:

自己彈的曲子,不宜盡彈,而常常要停下來想想,想曲子的picture[意境],追問自己究竟要求的是怎樣一個境界,這是使你明白what you want[你所要的是什麼],而且先在腦子裏推敲曲子的結構、章法、起伏、高潮、低潮等等。盡彈而不想,近乎improvise[即興表演],彈到哪裏算哪裏,往往一個曲子練了二三個星期,自己還說不出哪一種彈法(interpretation)最滿意,或者是有過一次最滿意的interpretati on,而以後再也找不回來(這是恩德常

犯的毛病)。假如照我的辦法做,一定可能幫助自己的感情更明確而且穩定!

其次,到先生那兒上過課以後,不宜回來馬上在琴上照先生改的就彈,而先要從頭至尾細細看譜,把改的地方從整個曲子上去體會,得到一個新的picture[意境],再在琴上試彈,彈了二三遍,停下來再想再看譜,把老師改過以後的曲子的表達,求得一個明確的picture。然後再在腦子裏把自己原來的picture與老師改過以後的picture做個比較,然後再在琴上把兩種不同的境界試彈,細細聽,細細辨,究竟哪個更好,還是部分接受老師的,還是全盤接受,還是全盤不接受。不這樣做,很容易“隻見其小,不見其大”,光照了老師的一字一句修改,可能通篇不連貫,失去脈絡,弄得支離破碎,非驢非馬,既不像自己,又不像老師,把一個曲子搞得一團糟。

我曾經把上述兩點問李先生覺得如何,她認為是很內行的意見,不知你覺得怎樣?

你二十九信上說Michelangeli[米開蘭琪利]至少在“身如rock[磐石]”一點上使我很向往。這是我對你的期望——最殷切的期望之一!唯其你有著狂熱的感情,無窮的變化,我更希望你做到身如rock,像統率三軍的主帥一樣。這用不著老師講,隻消自己注意

,特別在心理上,精神上,多多修養,做到能入能出的程度。你早已是“能入”了,現在需要努力的是“能出”!那我保證你對古典及近代作品的風格及精神,都能掌握得很好。

你來信批評別人彈的肖邦,常說他們cold[冷漠]。我因此又想起了以前的念頭:歐洲自從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在文學藝術各方麵到了高潮以後,先來一個寫實主義與自然主義的反動(光指文學與造型藝術言),接著在二十世紀前後更來了一個普遍的反浪漫思潮。這個思潮有兩個表現:一是非常重感官(sensual),在音樂上的代表是R.Strauss[理查·施特勞斯] ,在繪畫上是馬蒂斯;一是非常的intellectual[有才智],近代的許多作曲家都如此,繪畫上的Picasso[畢加索]亦可歸入此類。近代與現代的人一反十九世紀的思潮,另走極端,從過多的感情走到過多的mind[理智]的路上去了。演奏家自亦不能例外。肖邦是個半古典半浪漫的人,所以現代青年都彈不好。反之,我們中國人既沒有上一世紀像歐洲那樣的羅曼蒂克狂潮,民族性又是頗有olympic[奧林匹克](希臘藝術的最高理想)精神,同時又有不太過分的浪漫精神,如漢魏的詩人,如李白,如杜甫(李後主算是最roman

tic[浪漫]的一個),但比起西洋人,還是極含蓄而講究aste[品味]的,所以我們先天的具備表達肖邦相當優越的條件。

我這個分析,你認為如何?

反過來講,我們和歐洲真正的古典,有時倒反隔離得遠一些。真正的古典是講雍容華貴,講graceful[優雅],legant[典雅],moderate[適度]。但我們也極懂得iscreet[含蓄],也極講中庸之道,一般青年人和傳統不親切,或許不能把握這些,照理你是不難體會得深刻的。有一點也許你沒有十分注意,就是歐洲的古典還多少帶些宮廷氣味,路易十四式的那種宮廷氣味。

環境安靜對你的精神最要緊。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我恨不得在你身邊,幫你解決並安排一切物質生活,讓你安心學習,節省你的精力與時間,使你在外能夠事半功倍,多學些東西,多把心思花在藝術的推敲與思索上去。一個藝術家若能很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他對他人的貢獻一定更大!

五月二日來信使我很難受。好孩子,不用焦心,我決不會怨你的,要說你不配做我的兒子,那我更不配做你父親了。隻要我能幫助你一些,我就得了最大的酬報。我真是要拿我所有的知識、經驗、心血,盡量給你做養料,隻要你把我每封信多看幾遍,好好地思索幾回,竭力吸

收,“身體力行”地實踐,我就快樂得難以形容了。

我又細細想了想傑老師的問題,覺得無論如何,還是你自己和他談為妙。他年紀這麼大,人生經驗這麼豐富,一定會諒解你的。倒是繞圈子,不坦白,反而令人不快。西洋人一般的都喜歡直爽。但你一定要切實表示對他的感激,並且聲明以後還是要回去向他學習的。

這件事望隨時來信商討,能早一天解決,你的技巧就可早一天徹底改造。關於一麵改技巧、一麵練曲子的衝突,你想過沒有?如何解決?恐怕也得向Sztomka[斯圖姆卡]先生請教請教,先做準備為妥。

對近代作品,我們很難和歐洲人一樣的浸入機械文明,也許不容易欣賞那種鋼鐵般的純粹機械的美,那種“寒光閃閃”的bri ghtness[光芒],那是純理智、純mind[智性]東西。

五月十六日

你現在對傑老師的看法也很對。“做人”是另外一個問題,與教學無關。對誰也不能苛求。你能繼續跟傑老師上課,我很讚成,千萬不要駝子摔跤,兩頭不著。有個博學的老師指點,總比自己摸索好,盡管他有些見解與你不同。但你還年輕,musical literature[音樂文獻]的接觸真是太有限了,樂理與曲體的知識又是幾乎等於零,更需要虛心一些,多聽聽年長的,尤其是一個

scholarship[學識]很高的人的意見。

有一點,你得時時刻刻記住:你對音樂的理解,十分之九是憑你的審美直覺;雖則靠了你的天賦與民族傳統,這直覺大半是準確的,但究竟那是西洋的東西,除了直覺以外,仍需要理論方麵的,邏輯方麵的,史的發展方麵的知識來充實;即使是你的直覺,也還要那些學識來加以證實,自己才能放心。所以便是以口味而論覺得格格不入的說法,也得采取保留態度,細細想一想,多辨別幾時,再做斷語。這不但對音樂為然,治一切學問都要有這個態度。所謂冷靜、客觀、謙虛,就是指這種實際的態度。

來信說學習主要靠mind[頭腦],ear[聽力],及敏感,老師的幫助是有限的。這是因為你的理解力強的緣故,一般彈琴的,十分之六七以上都是要靠老師的。這一點,你在波蘭同學中想必也看得很清楚。但一個有才的人也有另外一個危機,就是容易自以為是地走牛角尖。所以才氣越高,越要提防,用solid[紮紮實實]的學識來充實,用冷靜與客觀的批評精神,持續不斷地檢查自己。唯有真正能做到這一步,而且終身地做下去,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藝術家。

一扯到藝術,一扯到做學問,我的話就沒有完,隻怕我寫得太多,你一下子來不及咂摸。

來信提到 Ch

opin[肖邦]的Berceuse[《搖籃曲》]的表達,很有意思。以後能多寫這一類的材料,最歡迎。

還要說兩句有關學習的話,就是我老跟恩德說的:“要有耐性,不要操之過急。越是心平氣和,越有成績。時時刻刻要承認自己是笨伯,不怕做笨功夫,那就不會期待太切,稍不進步就慌亂了。”對你,第一要緊是安排時間,多多騰出無謂的“消費時間”,我相信假如你在波蘭能像在家一樣,百事不打擾,每天都有七八小時在琴上,你的進步一定更快!

我譯的莫紮特的論文,有些地方措辭不大妥當,望切勿“以辭害意”。尤其是說到“肉感”,實際應該這樣了解:“使感官覺得愉快的。”原文是等於英文的sensual[感官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