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就沒有了海軍。
從17世紀以後,統治日本的幕府實行了“鎖國”政策,在從1633年到1639年的六年裏,先後五次頒布“鎖國令”,到1641年完成了鎖國體製。在鎖國體製下,諸藩們被禁止建造大船,容積500石(大約135立方米)以上的船不準造,具備縱向龍骨的船也不準造,有兩根桅杆的雙桅船還是不準造,對外貿易也隻限於在規定的地點,由規定的藩國和規定的國家進行。被容許進行貿易的也僅有中國、荷蘭、朝鮮、琉球這幾個國家。
國是鎖不住的,殖民主義者們可不會遵守什麼“鎖國令”,他們有的是堅船利炮,能夠用來敲門。其實在鎖國期間的對外貿易也從來沒有完全斷絕過。為財政所苦的各藩主們,一直以走私的方式進行貿易,走私船一直開到了東南亞。
1792年沙皇俄國的陸軍中尉亞當·拉克斯曼在俄國遠東的伊爾庫茲克發現了幾個從日本漂流到西伯利亞的日本人,在得到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支持以後,拉克斯曼以送這幾個日本人回國的名義到了根室國的箱館,也就是現在北海道的函館市。幕府政權在得知拉克斯曼除了還人還提出了通商的要求以後,想法子刁難,說要通商得去長崎,拉克斯曼隻好忿忿地回了鄂霍次克。
這是西方人不成功的第一次,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
1853年7月,當時叫江戶灣,現在叫東京灣的海麵上來了四艘黑乎乎的船,這是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裏率領的美國東印度艦隊的四艘軍艦,為首的是兩艘排水量分別為3800噸和3200噸的蒸汽外輪船,旗艦“薩斯奎漢納號”和“密西西比號”,剩下兩艘是帆船“普裏茅次號”和“薩拉托加號”。
這幾條船和日本人平時見過的荷蘭、葡萄牙,甚至英格蘭的軍艦都不一樣,渾身上下用柏油塗得漆黑,所以日本人就幹脆稱之為“黑船”。
四艘黑船上對著江戶架起了包括150磅帕洛特炮和12英寸達格倫炮在內的100多門大炮,放下小艇自說自話就開始測量起航道起來了。
這支艦隊是在頭一年的1852年11月從弗吉尼亞州的諾福克出發,橫渡印度洋繞過好望角經過毛裏求斯、錫蘭、新加坡、澳門、香港,在5月4日到了上海。5月17日再從上海出發,在琉球王國短暫停留以後再經過小笠原群島來到了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他們的目的首先是為了找出一條能直接去向中國大陸的太平洋航道,再有就是想為在太平洋到處亂抓鯨魚的美國捕鯨船隊尋找一個補給據點。別看現在歐美人幾乎要把捕鯨上升到“反人類”的政治和道德高度了,可是千萬不要忘記,當初就是他們把鯨魚撈得幾乎滅絕的。
其實頭一年荷蘭人就告訴了日本人,美國人要來,但幕府政權沒當一回事,以為像過去糊弄俄國人、英國人樣的就能混過去,因此也就是讓彥根藩在三浦半島增了點兵而已。現在看到果然來了人,就派人上去接頭,但是上去了幾撥人都被人家以級別太低為由給轟了下來。佩裏還開始對著江戶城開炮,當然是空炮。說是三天內不來個像樣的人,就要沿江戶灣北上,直接帶兵上陸麵見你們將軍德川家慶了。幕府將軍德川家慶沒辦法,隻好在7月14日派了伊豆守(相當於現在的靜岡縣知事)戶田氏榮去見佩裏。
佩裏給日本人的是美國第十三屆總統菲爾摩爾的國書,內容是要求日本開國。幕府政權一時無法回答,就隻好以將軍正在重病之中的理由來搪塞。佩裏倒也不趕盡殺絕,給日本留了兩麵白旗,說你們就先考慮吧,明年俺可還來,說完就帶著人回了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