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日本人鼓足幹勁地爭取大“渾”特“渾”的時候,美國人突然開始攻擊起馬裏亞納群島來了。從6月11日開始,大群美國艦載機對馬裏亞納群島的塞班島、提尼安島、關島和羅塔島進行了轟炸,這天塞班島攤到了190架,提尼安島140架,關島139架,連寬不到17公裏、長不到5公裏的羅塔島都攤到了13架。
聯合艦隊不知道鬼畜又要幹啥,美國人經常吃飽了撐的搞這種半訓練半解悶的轟炸,估計轟炸也就是兩天,得到了滿足自然會走,因而也沒怎麼注意。
第二天,轟炸塞班島的飛機是480架,關島則達到了700架,大本營還是沒有反應,反而還有點激動起來了--這次的判斷總算對了。人或多或少都有把願望當做現實的傾向,而日本海軍就更加嚴重些,這次的“亞號作戰”算是登峰造極了。
日本人最害怕的就是美軍進攻馬裏亞納群島,因此才計劃了亞號作戰。而亞號作戰的基礎從根本上隻是美軍從帕勞方向向菲律賓發動進攻這種希望而已,這樣起碼日本人還可以抵抗一下。但美國人沒有義務根據日本人的希望行動,更不要說是在通讀了“Z作戰計劃”以後了。然而大本營卻不這樣想,大本營當初的判斷是:“現在可以肯定美國的進攻方向在帕勞,不然不會在馬裏亞納搞出這麼大的動靜,這就是要牽製日本人的注意力嘛”。
但是這次不像牽製行動,而是真要來登陸了,因為13日開始是7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22艘驅逐艦對塞班島和提尼安島的艦炮射擊了,不好,美軍這是要從那個最倒黴的方向來了,再也“渾”不下去了,趕緊想法子怎麼應付。
這麼一來就不增援比亞克島了,島上以第二二二聯隊為中心的15000多名皇軍隻能自救了,別說那幫皇軍還真能幹,後來讓麥克阿瑟在那個島上忙活了快三個多月,一直到8月20日才打下來,當然皇軍最後活剩下來的也就隻有520人。
1943年11月,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在開羅會談時,預定進攻馬裏亞納群島的時間是1944年10月,而現在剛過半年,居然提前了四個月進行這種行動。
1944年7月31日,以角田覺治中將為首的一航艦司令部全體玉碎。8月7日,聯合航空艦隊司令官寺岡謹平中將被任命為一航艦司令長官,帶著手下幕僚到菲律賓達沃上任的寺岡長官看到的是一片淒慘的景象,從整個中部太平洋地區找到的飛機隻有100架,離大本營規定的350架的距離相差實在太遠,國內隻好絞盡腦汁瞞著美國城管大隊為寺岡偷偷地空運海運飛機,還是湊不滿所需數字,隻好把擁有191架飛機的陸軍第十五航空隊也劃給一航艦,才總算讓上上下下都很開心地超額完成了任務。
飛機湊齊了,飛行員的人頭數也湊齊了,寺岡就開始練兵了,日本海軍從學英國開始,現在改革學美國了,投彈練的是美國式的跳彈轟炸。職業海軍轟炸是講究俯衝轟炸或者水平投放魚雷,但是現在已經找不到能進行俯衝轟炸和水平投雷的地方了,臨時抱佛腳,當年鬼畜們就是這樣訓練陸軍菜鳥的,現在皇軍也照葫蘆畫瓢。
就這樣寺岡還是無法專心用功,美國的B-17見天來巡邏,而大本營又有嚴令,一航艦是為了將來的菲律賓決戰用的,不準他們上天去和鬼畜打架,於是隻要空襲警報一響,大家就都往防空洞裏躲,等警報解除了以後再出來。但是9月9日開始不對了,來上班的不是大B-17,而是小艦載機,就是說美國航母到邊上來了,大家頓時緊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