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人的一部分。人生的質量決定工作的質量。有效快樂地工作有助於培養良好的性情。畢生的工作就像是一個很大的幼稚園,它能擴寬並加深你的各種能力,使其達到一種美妙的和諧境界。換句話說,我們的精神、我們的人生態度決定我們的為人、我們的性格、我們的一切。對此,《瞭望》雜誌對“工作”做了這樣的闡釋:“工作解放、教育、發展並解讀了人的精神世界,它使人更加了解自己,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並且創造出了我們稱之為文明的永久資本,還對自控力、性格、道德以及教育有一定的影響。”
我認識一個速記員,她雖然工資不高,但工作起來卻比公司的老板都努力。當然,她的人生比老板更富足,因為她全心地工作。她對自己的工作無比驕傲,一直努力地提升自己,使自己變得更有價值,同時,工作也令她非常快樂。然而,對她的老板而言,那個公司的老板雖然是富有的,但他並不快樂,因為他不安、不滿、陰鬱而且失望。
我認識一個老師,她上班的學校是在離火車站40千米的一個小區,該校的校舍恰被森林掩映。她對自己的工作、對學生的進步感到無比的驕傲,這種驕傲感遠勝於我所認識的好多大學校長。
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在新英格蘭,他工作比鎮上的律師甚至牧師還要勤奮。我還認識一個農民,他對自己的土地、對自己智慧勞作的那份自豪感遠勝於周圍的好多人。當很多農民都覺得地裏勞作乏味且平庸時,他卻用自己的熱情平添了工作的樂趣,創造著自己的快樂生活。他驕傲地走在自己的田地上,就像君主徜徉於自己的王國裏一樣。他向遊人介紹他的馬和牛,還有好多動物,那神情就像在介紹名人一樣。
因為心不在此,所以不能勝任——有些人的雙眼看不到快樂與美麗,因為他們缺少對美的感受力。耕作對有些人來說是一種乏味的生活、一份不可承受之重、一種單調的重複。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土地代表著光榮與尊嚴,創造和完善作物讓他感到無比的快樂。這也就是說為什麼大多數人認為普通職業能像他們所謂的高貴職業那樣創造人生的輝煌。因為,耕作像從政和寫作一樣高貴、莊嚴和榮耀。
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僅僅看成是賺錢的手段,而沒有看到它更寬更廣的意義,那麼你是不幸的。工作應該成為我們的傑作,因為它,我們付出了最大的精力、最好的自己、最寶貴的時光和最美的年華——而我們僅僅留下小部分時間和精力給朋友、家人以及社會活動。
讓自己去追逐一件本能排斥的事物對自己的抱負是太不公平的。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不聽從自己內心湧動的熱望也是一種不善。因此,當工作和你的精神狀態嚴重失衡之時,當你不能用心付出並失去熱情時,請離開它。另一方麵,協調的工作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擁有這樣工作的人一直走在灑滿陽光的大路上,反之則跋涉在陰鬱晦暗的人生旅途中。
花一半時間去工作,並能從中汲取愉悅與熱情而不會感到繁重枯燥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它給人帶來日複一日的快樂。年輕時,無論你計劃追逐怎樣的快樂,一定要詳盡整合自己可能得到的信息,不僅要清楚自己最願意做什麼,而且還要知道在最適合自己的範圍內哪個可以給予你最大的快樂。
不要停止對令自己心生快樂的職業的追求。寧可多換幾次工作也不要一直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一旦找到目標,就珍視它,不管是什麼,隻要努力做好,因為它是你淨化心靈的方式。
三 勞有所樂
魯斯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工作時的快樂,因為它是人的特權。同時,他還認為獲得這一快樂有三個基本條件:一是要能夠勝任;二是不要工作過度;三是要有成就感。也就是說,不懷疑、不需要用他人的評價來確認自己,是一種很自信的感覺,同時也是一種自知。簡而言之,無論他人怎樣評價,自己都做得很出色。
隻有當一個人真正願意去做一件事情,並且對每天圓滿完成的工作感到滿足,才會變得有創造力、高效而且強大。換句話說,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並且努力認真地去完成;如果你對工作的熱情甚至使你吝惜時間去吃飯和娛樂,且永遠不知疲倦,那麼,你將永遠體會不到人們常說的工作苦累。這也好比慈祥溫柔的母親永遠不會覺得家務勞累,她們會不知疲倦地為所愛的人打掃屋子、縫縫補補、洗衣做飯,即便是日夜辛勞地照顧殘疾的孩子也沒有一絲怨言。
對一個有靈感的藝術家而言,長久的等待、貧困、失望與辛勞意味著什麼呢?對一個全心投入工作的作家來說,金錢和名望與創作過程中的快樂相比,哪一個更重要呢?對那些長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們來說,看似繁重乏味的學業對他們有什麼意義呢?他們的心中是否充滿著對知識的渴望,他們的靈魂是否充溢著對智慧的向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