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1樂章 歌壇往事說從頭(2)(2 / 3)

1917年,孫中山先生邀請日本人鏗尾慶三到上海創建了“大中華”唱片公司,廠址設在上海虹口區大連路。孫中山先生親自為這家唱片公司定名為“大中華”,注冊商標為“雙鸚鵡”。1927年,“大中華”由中日資本家合營改為國人自營。1928年初春,“大中華”為黎錦暉灌錄了《落花流水》、《春朝曲》等時代曲的唱片。1931年,“大中華”為黎錦暉灌錄了唱片100張,使黎錦暉歌曲的唱片形成了“批量”生產,促進了時代曲的廣泛傳播。1941年,“大中華”為日本侵略者所控製,抗日戰爭勝利後,“大中華”恢複了廠名和商標,但經營慘淡,上海解放後被政府接管。

“百代”、“勝利”和“大中華”,當年被稱為中國唱片業的三巨頭。除此,在當年的上海,還有“新月”、“高亭”、“蓓開”、“長城”、“北海”等多家小公司。這些小公司沒有廠房和錄音設備,要把錄製唱片的工作交給“百代”、“勝利”和“大中華”代為完成。經營這些小公司的人,多數努力把自己的公司辦出特色,辦出成就。1925年成立的高亭和1927年成立的蓓開唱片公司,30年代都曾錄製過多首黎錦暉時代曲的唱片,對時代曲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民營廣播電台、播音歌星和播音團體

20年代的上海,已是商品經濟極為發達的大都會,為了宣傳、推銷商品,1927年3月18日,上海新新百貨公司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廣播電台,許多商家也紛紛效仿,自辦電台,自行安排播音內容,在播出商品廣告的同時,為了吸引聽眾,就以娛樂節目招徠顧客。開始播出的娛樂節目主要是京劇、評書、彈詞和滑稽戲。進入30年代,由於流行歌曲極受歡迎,各民營電台的節目,轉向以播出流行歌曲為主,於是“播音歌星”作為一種“行當”應運而生。這些歌星分屬於不同的歌劇社、歌舞團、歌詠社,由這些播音團體的負責人組織他們到比較固定的電台播音。1933—1935年,播音團體風起雲湧,播音歌星成群結隊。1935年有一位署名“秋元二郎”的人曾撰文形容當時的情形:“電台林立的上海,隻要走在馬路上,到處聽到無線電的聲音,在空氣中不息地喧嚷著,彈詞、平劇、滑稽、歌唱,由你自己的耳朵去選擇,終覺得顧此失彼。現在,最受聽眾歡迎的是歌唱節目,因為聽的人容易了解,而樂器的音調鏗鏘,加以婉轉的珠喉,沉醉了不少的人們,所以聽的人最多,就是電台上沒有節目的時候,也要開機放歌唱的片子,以迎合聽眾的胃口。”這一段描述使我們可以想見,欣賞歌星們在電台演唱的流行歌曲,是當時人們文化生活和藝術享受的主要內容。

流行歌曲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傳播流行歌曲的唱片是商品,和它配套的產品則是留聲機。留聲機俗稱“洋戲匣子”,它是一種舶來品,20世紀20年代從西方傳入中國後,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時尚和時髦的東西。由於它的價格並不十分昂貴,城市居民中很多人家都擁有留聲機。從收音機裏聽歌,不能按自己的意誌反複聽,留聲機卻可以反複放那78轉的膠木唱片,很多人就是這樣學會了一首又一首自己喜歡的流行歌曲。

1935年創刊的《歌星畫報》,第一期刊出的《歌壇點將錄》,列出的歌詠社、歌劇社、歌唱團共有20個,實際上存在的播音團體遠遠超出這個數字。這些團體常常變化,這份“點將錄”顯示,嚴華領導的已經不是“新華社”,而是“上海社”了。

這種由電台、播音團體和歌星組成的傳播流行歌曲,推出歌唱人才的形式,一直持續到40年代後期。1934年—1935年是最為壯觀的兩年,有人把這兩年稱為“歌唱年”和歌詠界的“中興時代”、“黃金時代”。

中國首屆“三大播音歌星競選”活動始末

中國首屆“三大播音歌星競選”活動,是上海《大晚報》1934年獨家舉辦的,發起人是《大晚報》副刊編輯崔萬秋,具體工作由著名記者韓平野主持。為了搞好這次競選活動,《大晚報》從當年的5月2日開始開辟了《今日精彩播音節目》專欄,逐日刊登各民營電台安排播音團體和歌星播音的時間、演唱的歌曲,還刊出一些歌曲的歌詞。5月26日發布選舉“三大播音歌星”開始的消息,得到了各播音團體、歌星和聽眾的熱烈響應。當年的這次競選,和現在的電視歌手大獎賽不同,沒有“初賽”、“複賽”和“決賽”的過程,也沒有參賽歌曲,歌星們每天照常到電台播音,聽眾每天投票選舉他們喜歡的歌星,最後以得票多少決定名次。由於比賽的勝負直接關係到播音團體和歌星個人的聲譽,每一個歌劇社、歌詠團都積極組織,歌星們也努力唱好每一天的每一首歌,歌壇一片你追我趕的景象。《大晚報》每天都公布歌星得票的數字,聽眾們關心,參賽的歌星更關心自己得票的情況,特別是有望奪冠的歌星,更視關心票數就是關心自己的命運。而每天公布的票數又不斷出現戲劇性的變化。15天內,白虹七次排名第一,有一天卻被甩到第六名的位置;周璿五次排名第一,有一天被排到第七位。汪曼傑排名第一一次,陳競芳排名第一兩次。奪冠呼聲最高,彼此又有競爭實力的是白虹和周璿兩個人,偏偏是投票截止的前一天,周璿被排在第七位,搞得周璿一夜沒能入睡,待“謎底”揭曉,她才一塊石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