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5樂章 星光燦爛(15)(2 / 3)

讀過這四段歌詞,你肯定會說:“這是一首真正的《相思曲》!”

1940年,中國聯美影片公司拍攝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和觀眾見麵了。隨影片推出的三首插曲,立刻傳遍了大街小巷。仿佛所有的人都在和祝英台一起“相思恨綿綿”了。

“梁祝”一片中的三首歌,《懷春曲》和《相思曲》由張翠紅演唱,應由張翠紅和飾演梁山伯的顧也魯與飾演書童的韓蘭根對唱的《長亭十送》,由嚴華幕後代唱,三首歌一起走紅歌壇,張翠紅也更“紅”了。

張翠紅是1937年走上銀幕的,先演《女財神》,後演《初戀》。她扮演的“女財神”是一個“名媛”,因為得了一筆遺產而身價百倍,五個藝術家都想和她結婚,揭露了這幾個所謂“藝術家”的醜陋靈魂。這部影片采用喜劇的形式,張翠紅倒也輕鬆。拍攝《初戀》,她就開始經受不能和心愛的人“終成眷屬”的折磨,她在片中演唱的《初戀女》是替她熱愛著的少爺說出了心裏話。《初戀女》這首歌在老的版本上,歌名就叫《初戀》,從歌詞的內容和角度看,這是一首男聲獨唱歌曲,是一個男人辜負了初戀情人後,所表達的內心的愧疚。編導劉呐鷗在這部影片中讓遭受傷害的初戀的姑娘來唱這首歌,不知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不管怎樣,張翠紅在這部影片中扮演的也是一個“相思恨綿綿”的角色。

1939年張翠紅為“藝華”主演了影片《王寶釧》,這又是一個嚐盡相思之苦的角色。“王三姐,寒窯睡,等她的丈夫薛平貴”,是中國民間婦孺皆知的故事。王寶釧苦守寒窯18載,漫漫長夜,沒有盡頭的相思之苦,又一次由張翠紅來承擔。她在片中獨唱的《思君吟》和《牛郎織女》,借李白的詩和牛郎織女的故事,表達了她對薛平貴的思念之情。另一首由她領唱的《苦菜謠》反映了她這18年日子的艱苦和難熬。這三首歌沒有流行起來。

1940年,張翠紅又為“藝華”主演了《秦香蓮》。片中四首插曲中《努力趁少年》,是陳世美在家中苦讀時秦香蓮對他寄以無限希望時唱的歌。另外三首—《盼君早日返家園》、《尋夫》和《四季吟》,都是表達相思之苦的歌。秦香蓮的相思之苦,不同於祝英台也不同於王寶釧。張翠紅把幾個性格不同的悲劇女性塑造得有血有肉,使她成為那個年代的當紅影星。《秦香蓮》中的四首插曲,均由編劇葉逸芳作詞,黎錦光譜曲,最流行的是《盼君早日返家園》。

張翠紅除了演唱電影歌曲,還為“百代”灌錄過兩首唱片歌曲。魯旭詞、嚴華曲的《哪一天》,唱的是“淚珠兒常掛兩腮邊,肺腑的心事對著誰言。哪一天才能雙飛燕,哪一天才能兩下團圓……”還是表達相思之苦的歌!張翠紅和“相思”為伴,不知她為此流下過多少淚水!

路明與《彈性女兒》

1937年藝華影業公司拍攝影片《彈性女兒》,影片的同名主題歌和插曲《雙雙燕》,都由路明演唱,這部影片使路明開始在影壇被人熟知,《彈性女兒》灌錄唱片後十分流行。

《彈性女兒》寫的是三個從事舞女生涯的女孩子所遭遇的痛苦和人生經曆。片中插曲由編劇潘孑農作詞,譜曲的是著名作曲家劉雪庵。當時隻有18歲的路明,把歌曲所要表達的痛苦、哀怨,用歌聲傳達給了觀眾和聽眾,聲情並茂。這對剛剛走上銀幕、第一次演唱電影插曲的路明來說,確實難能可貴。

路明本姓徐,中國影壇早期的武俠明星徐琴芳是她的姐姐。1919年3月12日,路明出生在江蘇省常州市,4歲時全家遷往上海。路明的父親是一位能書善畫,博覽群書的知識分子。良好的家庭環境使路明很早就學詩作畫,受到藝術的熏陶,這對她在影片中準確地把握人物性格,在歌聲中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

路明是1936年走上銀幕的,她參與演出的第一部影片是《廣陵潮》,她在片中扮演小妓女紅珠,由此,她成為“藝華”的簽約演員。她參與演出的第二部影片是袁美雲主演的《化身姑娘》的續集。1937年她因一曲《彈性女兒》一舉成名之後,主演了“藝華”影片《女人》。

路明演唱的電影歌曲,繼《彈性女兒》之後是1939年在“國華”影片《紅粉飄零》中演唱的兩首插曲—《四季情歌》和《紅粉佳人》。這兩首歌沒有像《彈性女兒》那樣引起轟動。1939年—1940年,路明為“藝華”主演了《影城記》,還參與了《神秘夫人》、《女子公寓》、《香江歌女》、《刺秦王》等片的演出。此後路明離開上海,去了香港,又輾轉經桂林到達重慶。1946年回到上海,在出演中電二廠影片《天堂春夢》女一號時,演唱了片中插曲《孩子睡吧,你乖乖地睡吧》,這首歌也沒有流行起來。

《彈性女兒》是路明的成名曲和唯一的一首名曲。

陳雲裳、梅熹和《木蘭從軍》

1938年,上海新華影業公司老板張善琨籌拍古裝片《木蘭從軍》,親自到香港選女主角。他看了陳雲裳主演的《血濺寶山城》等影片後,盛情邀請她來扮演《木蘭從軍》中的花木蘭,並表示:“隻要陳雲裳肯來上海拍戲,什麼條件都好談。”陳雲裳接受邀請,和“新華”簽了長期拍片合同,來到了上海。經過試裝,導演卜萬蒼對陳雲裳演花木蘭的扮相十分滿意,但對她的演技沒有把握。他要求陳雲裳認真分析花木蘭的思想感情,不僅要表現花木蘭代父從軍的一片孝心,更要著重體現她報效國家、同仇敵愾的英雄氣概。由於陳雲裳的普通話不夠標準,卜萬蒼還請人專門輔導陳雲裳台詞的發音。在導演的嚴格要求下,陳雲裳廢寢忘食地苦苦鑽研,終於沒有辜負導演的期望,把花木蘭演得真實可信,栩栩如生。“新華”的首席小生梅熹,出演片中的元度。他倆的演出得到了廣泛的讚譽,陳雲裳一舉成名,梅熹也更加走紅。特別是影片中由編劇歐陽予倩作詞,嚴工上譜曲的三首插曲,隨著影片的上映和唱片的發行,迅速紅遍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