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陳雲裳和梅熹對唱的《月亮在哪裏》;由陳雲裳領唱的《童謠》;由她獨唱的《三人同走一條道》,由於詞曲結合的好,對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推動劇情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陳雲裳、梅熹的演唱又充分體現了歌曲的意境和內涵,影片上映後,這三首歌,特別是前兩首廣受歡迎,一些中小學生在學校,甚至放學走在路上也學著銀幕上陳雲裳的動作,載歌載舞地唱起:“月亮在哪裏,月亮在哪廂……”陳雲裳是一位天才的演員,她的歌聲雖無法與歌壇紅星媲美,卻獨具韻味,幾十年來,很多歌星灌錄過《木蘭從軍》插曲的唱片,隻是當年的影迷和歌迷們,還是喜歡陳雲裳原唱的聲音。
《木蘭從軍》於1939年春節,在上海新落成的滬光大戲院首映,竟連續客滿三個月,接下來又在新光大戲院“狂滿”數月,創造了上海電影放映史上最高票房記錄。因這部影片,1940年,陳雲裳當選為“影迷最心愛的影星”,成為馳名中外的“中國電影皇後”。
1943年,陳雲裳和當時被譽為“中國第一位青年癌學專家”的湯於翰結婚後宣布息影,1945年隨丈夫去北平,以後去香港定居。她放棄了影壇的輝煌,一心在家中做一個相夫教子的好妻子。1951年,張善琨盛情邀請陳雲裳重返影壇,協助他拍片,陳雲裳表示,她已答應丈夫息影了,再拍片一定要得到丈夫的同意。張善琨終於說服了湯於翰,陳雲裳為張善琨主持的香港新華影業公司,拍了《月兒彎彎照九州》和《人海奇女子》兩部影片。她拍這兩部影片,堅決不要報酬,她說:“我複出拍片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報答張先生當年的知遇之恩。”這就是有情有義的陳雲裳!
陳雲裳開始出道時在香港、廣州共拍攝粵語片34部,從1939年的《木蘭從軍》開始,先後拍攝了《雲裳仙子》、《一夜皇後》、《秦良玉》、《碧玉簪》、《野薔薇》等23部國語片,演唱了多部電影的主題歌和插曲。當時的唱片公司和編導,很想把她培養成影歌雙棲的紅星,《木蘭從軍》之後,“華成”的編導兵楓,為她拍了一部《雲裳仙子》,讓她在片中演唱了7首歌,請文壇名人田漢、黃嘉謨寫詞,請黎錦光作曲。像這樣由名家為一個演員集中地推出這麼多首電影歌曲,除了周璿,就隻有陳雲裳有這樣的經曆。1939年—1941年,陳雲裳共演唱電影歌曲20多首,影片《一夜皇後》的同名主題歌和影片《秦良玉》的插曲《蠻荒之春》,都曾有過很好的反響。在田漢、黎錦光之後,李雋青和嚴工上成為為陳雲裳寫歌的主要詞作家和作曲家。隻是,她的歌唱事業沒能達到十分走紅和輝煌的水平。
梅熹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影壇著名的男演員中,灌錄唱片數量最多的,他最早演唱的電影歌曲是1936年和王人美在“新華”影片《長恨歌》中演唱的二重唱《湖上之歌》,這是一首藝術歌曲,流傳得不廣。1938年,他在“新華”影片《胭脂淚》中獨唱的《思母》,情真意切受到好評。1939年,他在《木蘭從軍》中和陳雲裳對唱的《月亮在哪裏》,梅熹演唱的部分比女聲唱的還多,使他得以充分展示自己,這首歌是陳雲裳的名曲,也是梅熹的名曲。
不是歌星紅似歌星的李麗華
李麗華1940年走上銀幕,1980年退出影壇。在長達40年的銀幕生涯中,她拍攝了158部影片,塑造了無數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擁有眾多的影迷。從為藝華影業公司主演第一部影片《三笑》開始,李麗華一直是自己演唱影片的主題歌和插曲,唱紅了一大批電影歌曲,同時灌錄過幾十首時代曲唱片,成為電影明星中不是歌星紅似歌星的著名影歌雙棲明星。
李麗華祖籍北平,1924年生於上海一個著名的梨園世家,父親李桂芳是著名的京劇小生,母親張小泉唱老生後改老旦,都是當時的梨園名角。李麗華受家庭藝術氛圍的影響和熏陶,自幼對京劇十分喜愛,曾拜名女伶章遏雲為師,赴北平學藝,又隨胡鐵芬學程派唱腔,同時拜師學武功。她一麵學習一麵隨班演出,由於扮相俊美,嗓音甜潤,武功也好,被北方梨園界前輩視為色藝雙全的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