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期間,朱石麟為吳性栽的三家影片公司編導的十幾部影片,多由王熙春主演。1939年—1940年以“合眾”名義拍攝的有《文素臣》1—4集和《香妃》;以“春明”名義拍攝的有《孟麗君》(上下集);以“大成”名義拍攝的是1941年出品的《雪豔娘》、《碧羅公主》、《龍潭虎穴》、《野花哪有家花香》和1942年出品的《第二代》(又名《慈母淚》)。此期間,王熙春還為金星影片公司拍過吳永剛編導的《紅粉金戈》;為“大成”拍過屠光啟編導的《梅花落》(上下集);為中國聯合影業公司出品,由楊小仲編導的《明月重圓夜》和方沛霖編導的《樂園思夢》。如此頻頻亮相銀幕,王熙春成為當紅影星。
王熙春在這些影片中演唱的電影歌曲有《文素臣》插曲《憶當年》;《香妃》插曲《思故鄉》和《大丈夫》;《野花哪有家花香》的同名主題歌和插曲《閨怨》以及《梅花落》的同名插曲等多首。
1948年,王熙春曾在香港永華影業公司的創業作《國魂》中出演女二號。
中國電影史上演唱電影歌曲最多最走紅的男影星——白雲
白雲是1939年—1941年上海灘上最紅的男演員,也是在影片中演唱電影歌曲最多的男影星。這兩年多的時間,他為“國華”和“國泰”(“國華”以“國泰”名義拍片)影片公司拍過15部影片,出演男主角的13部,與周璿演對手戲的7部,與周曼華演對手戲的5部,在這12部影片中白雲共唱過電影歌曲16首。僅在《三笑》一片中,由他演唱的插曲就有10首。他自己獨唱,也與周璿、白虹、陳競芳等明星對唱。一首《點秋香》,使他走紅歌壇。《西廂記》中的《賴婚》、《和詩》,《解花語》中的《天長地久》,都使他除了銀幕形象紅極一時,演唱電影歌曲也使他更加走紅。
白雲本名楊國韜,又名楊維漢,祖籍廣東潮州,1917年出生在馬來西亞(也有說是美國檀香山的),15歲時母親送他回到祖國。他的父親是個商人,家中三代在英國經營百貨業,白雲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年時就是一副小紳士的模樣。回國後曾在上海讀書,後去北平燕京大學就讀。1937年抗戰爆發,他由北平到上海,“八?一三”後去南京,加入戲劇協會,後去香港進入電影界,在粵語片中很快由配角到主角。由於人生得漂亮,受到觀眾的喜愛,很快成為知名度僅次於南國影帝吳楚帆的紅星,當時,他的藝名叫“羅漢”。
1939年白雲回到上海,進入國華影片公司。第一部影片是在路明和龔稼農主演的《紅粉飄零》中出演男二號,拍第二部影片《夜明珠》就與嚴月嫻聯袂主演,贏得了好評。從這時開始白雲成為國華當紅的男小生,周璿、周曼華主演的影片多由他出演男主角。《七重天》、《亂世英雄》、《三笑》、《碧玉簪》、《西廂記》、《天涯歌女》、《解語花》、《惱人春色》等影片轟動,演員走紅,白雲成為上海灘首屈一指的男明星,被稱為“銀壇嬌子”、“中國的華倫天奴”(美國早期著名演員)。由於他的形象俊美,很多年輕的姑娘把他視為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夢中情人”,他又被稱為“風流小生”。白雲自己曾說他並不好色,是電影公司為了打造演員的知名度,以利宣傳,才賦予他“風流小生”的形象的。白雲說他一生曾和三位女性有過親密接觸,就是他先後三次結婚的妻子。這樣的婚姻記錄,既“平常”又“正常”,說他和女人“鬼混”是不妥的。在上海三年,主要的銀幕情侶是周璿和周曼華,銀幕下卻從沒有過白雲和二周的緋聞。
白雲是一位“才子型”的演員,他能講國語,也能講一口流利的廣州話、福州話、潮州話和上海話,對馬來語和英語也很諳熟。他能拍粵語片,也能拍閩南語片,他一生拍片近百部,塑造過無數受觀眾喜愛的銀幕形象。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白雲這樣的綜合素質以及文化、藝術修養和拍片數量之多的男演員,難以找出第二人。
1942年,日本侵略者加緊對中國電影業的控製,把華人的電影公司全部並入“中聯”,正在影壇紅極一時的白雲,寧肯不要“頭牌紅小生”的名和利,毅然退出影壇,轉向話劇舞台並很快離開上海。經北平、天津、濟南、青島、大連等地,過了兩年流浪演出的生活,1944年輾轉來到重慶,與黎莉莉、舒繡文一起,主演了中國電影製片廠的影片《血濺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