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不為“中聯”、“華影”拍片的白雲,來到香港,重返影壇。1946年在大中華影片公司與陳娟娟一起主演了《龍鳳呈祥》。在香港他既拍國語片也拍粵語片,50年代與邵氏公司簽訂了長期合同,拍了六十多部影片,成為香港最叫座的紅小生,這段時間是白雲銀海生涯的第二次輝煌的高峰期。
60年代,白雲的影壇生涯開始走下坡路,1965年他去台灣另謀發展。事業不順,生活潦倒,先後三任妻子都離開了他,子女也不在身邊。晚景淒涼的白雲又身患癌症,1981年8月在台灣台中市日月潭畔一六角亭內自殺身亡。
白雲是中國電影史上拍片最多、知名度最高、演唱電影歌曲最多的男影星,他從南國紅到上海,又從上海紅到香港,人們不該把他忘記!
“南國影後”李綺年的歌
李綺年原名李夢卿,1935年走上銀幕。她從影的處女作是在香港為大觀影片公司主演的粵語片《昨日之歌》。李綺年是我國無聲片時代著名影星阮玲玉的超級影迷,學生時代就潛心模仿阮玲玉的表演藝術風格。她的從影處女作,竟在南中國和東南亞的華僑中引起轟動。阮玲玉是1935年3月8日自殺身亡的,阮玲玉的影迷們,把李綺年視為“阮玲玉第二”,她擁有了眾多的追星族。她的第二部影片《生命線》上映後,再次轟動,她成為南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新聞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和她一起主演《生命線》的粵語片著名男影星吳楚帆,和她分獲了“粵語影帝”和“南國影後”的美譽。
在香港連續主演了《人言可畏》、《摩登新娘》、《山東響馬》、《風流小姐》、《太平洋風雲》、《女戰士》、《火中的上海》等十幾部影片後,上海藝華影片公司老板嚴春堂邀李綺年來上海拍片。到上海後,李綺年為“藝華”主演了《女皇帝》、《梁紅玉》、《風流寡婦》、《地久天長》、《現代青年》、《賊美人》等6部影片。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的“孤島”消失,李綺年不與敵偽合作,自組話劇班子,以演話劇為生。1949年,李綺年率領劇團到越南、柬埔寨一帶演出,營業情況遭到巨大挫折。抗戰勝利前夕,她的愛人戰死沙場,已給她重大打擊,如今她對生活和事業都徹底絕望,就在金邊的一家旅店服了大量安眠藥,追隨她的偶像阮玲玉自殺身亡了。
李綺年的電影歌曲隻查到5首。在《女皇帝》中,她和張翼對唱了《牧野情歌》,獨唱了《衡破愛情網》,都由“百代”灌錄了唱片。在《梁紅玉》中,李綺年領唱了《行軍歌》,獨唱了《問歸燕》和《喜相逢》。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題材的影片,李綺年扮演的梁紅玉,英姿颯爽,深得好評。
王丹鳳和《丹鳳朝陽》
王丹鳳1941年走上銀幕,她在懷念自己的啟蒙老師朱石麟先生的文章裏,對此有過如下描述:……
記得那是一九四一年,上海合眾電影公司的攝影棚裏燈光通明,正在拍攝由王熙春主演的《龍潭虎穴》,一位戴眼鏡的導演在現場指揮,耐心地跟演員講戲,經舒麗娟介紹,我才認識他就是著名的電影編劇兼導演朱石麟先生。真沒想到朱先生看到我之後也希望我能試試鏡頭。那時我十分單純,也不懂什麼表演,就在《龍潭虎穴》裏扮演一個丫環,朱先生認為我還是有條件可以培養的。不久,合眾電影公司與我簽了三年合約。從此,我就走上了電影演員的生活道路。
當時的電影公司,對一個新演員,很講究她的藝名。公司決定我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由桑弧編劇、朱先生導演的《靈與肉》,我扮演戲中男主角的表妹,一個單純的女學生。片頭要打名字,可是公司對我原名“王玉鳳”不太滿意,認為有點“俗”。很多人幫我起藝名,有叫“王嫣”、“王燕萍”等等,朱先生都不滿意。後來,還是他發了話:我保留你的原姓原名,隻改中間一個字,將“玉”字改為“丹”字,就叫王丹鳳吧,丹鳳朝陽的意思嘛。大家聽了一齊叫好,就這樣,朱先生一字之改,指引我在半個世紀裏,在星空銀海中,度過我的銀幕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