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他還喜歡玩磁鐵,那些碎鐵末兒、釘子,鋪了滿滿一地。我鼓勵他盡情地去玩。他坐在地上,有時一玩能玩半天。玩水、玩沙子、捏橡皮泥、搭積木……玩的過程就是一個小孩子學習的過程。他的專注力、他的觀察力、他的探究精神就這樣一點一點養成著。
有的父母經常會按照自己的計劃,給孩子安排一些事情,比如在他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有的父母非要反其道而行之,非要和孩子"對著幹":"別玩了,該練琴了。"或者說:"你沒聽見嗎?馬上過來吃飯。"實際上,這些事情耽誤一會兒都不是大問題,而孩子在全身心地進入他正在做的事情中,你打斷他,就失去了一個鍛煉和培養孩子專注力的好時機。也許作為大人會覺得事情毫無意義,但對孩子的習慣養成來說,這些良好行為的不斷重複,恰恰是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有影響的重大的"細節"。
記得那時我給夏楊講故事,他有時候會喜歡我反反複複給他講同一個故事。大人的心理往往是:"哎呀,我都講過幾遍了,你怎麼還聽這一個啊?"我從有關孩子教育的書上看到,反複給孩子講同一個老故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在對他的專注力進行培養。給幼小的孩子讀書,可以幫助發展孩子專注的能力、聆聽的技能等,這種很隨意的行為,卻會對孩子的將來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比如《小兔乖乖》這個兒童故事,我就給夏楊講了不知多少遍。隻要他要求我給他講時,我就不厭其煩地反複講給他。因為隻有在那個時期,他才會自然地接受來自父母的這種有意識的專注力的訓練。等到他說"不聽了,我都聽了幾遍了",那時就已經失去了訓練專注力的最佳時機。當然我給他反複講一個故事的過程中,也會兼顧到他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但主要的還是那種暫時看不到結果的專注力的培養。
夏楊有一個特點,就是專注力特別強,做事精力集中。從小獲得的這一素質,對他今天學習生命科學,在實驗室做很枯燥的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實驗,都是非常有益的。
孩子專注力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有一種說法,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有二十一次重複。父母應該從小放手讓孩子去做他感興趣的事情,並在這個過程中適當引導和保護他的興趣。
夏楊的學齡前期,我對他的教育除了給他做一些入學前的心理和物質準備,刻意回避了讓他接觸小學課本上可能學的東西,有意地讓他接觸他感興趣的、能夠理解的內容,進行無意學習。我認為,如果小學學習的內容讓他早接觸過了,他在課堂上再接觸時,就淡化了他渴求新知識的求知欲,就會使他失去課堂學習的樂趣,不但不能讓他很專注地聽講,反而容易使他的注意力渙散。孩子一旦有了課堂上注意力渙散的毛病,即使他的智力水平不低,也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很聰明但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
一般來說,智力正常的孩子,隻要在課堂上能夠很專注地聽講,成績好就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自然結果。小學的一節課,就學幾個字母或一頁書,對於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來說,接受和消化不會存在難度,隻是專注力是否足夠的問題。但從大腦的規律講,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越短暫,因此在有意識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時,要依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順應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有一句話說得好: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英語有一句名言:"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能夠知道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作為父母來說,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全書選載完畢,更多精彩,請見原書。呼籲讀者購買正版圖書。
本書為鳳凰網讀書授權轉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