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謹言慎行:和領導說話先動腦,別讓是非從口出 (4)(1 / 3)

每個單位都免不了人際矛盾和利益紛爭,若是言行不夠謹慎,不小心觸犯了別人的利益,很可能樹敵,威脅自己的職場生存。特別是剛到一個新單位時,對領導、同事的社會背景和處事風格都缺乏了解,此時最要緊的是多觀察、摸清單位的人際脈絡。因此,務必學會“潛伏”,做到謹言慎行,若是盲目陷入利益紛爭,必然妨礙以後的發展。

最常見的冒犯是對某些人群概括性的負麵評價。一日,一平時為人謙和的女同事因為給別人介紹對象受挫,在閑聊中大發感慨曰:“三四十歲還不結婚的人心理肯定有問題,”語畢,突然發現辦公室一位大齡未婚女士也在場,連忙補充道,“我是說男的。”辦公室一片靜默。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弟子規》裏的這句話教導我們:和自己沒關的事情不要亂發言。《弟子規》,基本上就是清朝《小學生守則》。但在職場上,即使簡單如小學生應該做到的我們都做得到嗎?

據說有研究表明,一個正常男人一天需要說6000句話,一個正常女人一天需要說12000句話,比男人多一倍。如果工作中沒有那麼多話可說,回家也沒有說話的對象或者必要,那麼剩下的指標就需要在辦公室的閑聊中消化掉,所以閑聊是每一間辦公室每天必不可少的橋段,每天總要上演,閑聊中就會不斷錘煉出各種類型和段位的“職場大嘴”。根據前麵的理論,“職場大嘴”中女性的比例顯然多於男性。

粗略地分一下,常見的兩類“職場大嘴”,一類是口無遮攔型,一類是搬弄是非型。口無遮攔型的職場大嘴,心直口快,說話不過腦子,無意中不知道就會冒犯哪個同事。這樣的職場大嘴,我們每個人都當過,不過有的人會接受教訓,以後盡量少犯;有的人不長記性,大嘴一輩子。常常聽到人們背後對某人的評價是 “那個人,就毀在一張嘴上”,這種人基本上可以就是職場段位的最高級別了。

那麼,怎麼才能管住自己的嘴,而不陷入大麻煩呢?

首先措辭要謹慎。不要對同事或當著老板的麵對同事使用貶低或蔑視的詞語,要客觀評論,即使在必須要進行批評的時候:“能在最後期限前完成任務很好,但我們或許還是犯了一些錯誤。”多使用“我們”,而不是“你”以避免讓對方感覺批評是在針對他。另外,在開口之前先思考,不行的話,在說之前自己演練一下。要知道,說出去的話就是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你無法收回那些譏諷、傷人的話,但你可以在說之前防止它們從自己的口裏說出。

其次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大喊大叫可不好,當然,譏諷或卑微的口吻也不好。為了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到位,你必須要注意說話的語氣。把自己說話的語調當做音樂旋律,把自己要說的話當做抒情詩,這將有助於你把想說的話,像唱一首令人愉快的歌那樣表達出來。

再次要措辭得體不傷人。時間是決定工作表現好壞的一切。不要當著別人的麵開某人的玩笑,如果你需要就某些問題和同事當麵對質,請在私下場合謹慎地處理。對他人的情緒狀況要保持高度敏感,你的老板可不想前腳剛被他的上司責罵,後腳就聽你的嘮叨。同理,隔壁那正為期限馬上到來而苦惱的兄弟也是如此。

每個人都會有不願意被人碰觸的軟肋,那些看似無心的話,有時候會像一根刺深深地紮入別人的心口,每一個人對這種冒犯的敏感度不同,化解能力不同,碰上一個不善於調節自己心態的,小心眼的,你就在不經意間為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更倒黴的是正巧是你的頂頭上司,你倒黴的日子就開始了。

點睛妙語

有自信的人會專注於自己的事,沒自信的人會用太多精力關注別人。人無自信,眼裏皆是非,謹慎言行方可職場無憂。

說話不能信口開河無所顧忌

苦幹型員工的性格一般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要麼就是心直口快,直言不諱。正因為苦幹型員工是把精力放在具體工作上的人,難免不懂得職場的人情世故,因此,說話就更需要引起注意。在職場中說話不能無所顧忌,開口之前一定要先動腦,想想自己要說的話,是否會讓同事惱火,是否會讓領導心煩,是否會得罪哪個人或惹起禍端。

管好自己的嘴很重要,但管好自己的嘴,不是要你一言不發,而是要你做一張好嘴。一張好嘴必須心口如一,言而有信,真誠坦白,切記“禍從口出”。行走於職場,必須多一份理性,懂得如何管好自己的嘴,懂得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樣的話,不該說什麼,以及如何把話說得最有效。